随后,张献忠立即展开行动,攻陷襄阳、武昌,随后他又带兵南下,占据了整个湖南。汉代的荆州大地,大半皆为张献忠所有。随后,张献忠在湖南、湖北大肆屠戮藩王,抢得大量金银。随后他利用这些财富,发动了大规模西征,目标直指四川。
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八月,攻克成都。此后四川大部分地区为农民军所控制。就这样,张献忠利用《隆中对》,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横跨荆益的构想,从而成为明末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随后,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
历经1400多年,《隆中对》竟仍然有效,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远见卓识简直超乎人的想象。随后,张献忠又北上攻打汉中,结果被李自成所击败。就这样,明末出现了新的三国鼎立的局面,李自成(后来是满清)割据北方,张献忠占据西南,而南明小朝廷保有江南、岭南。控制范围大体与老三国相若。
然而可惜的是,张献忠并没有长时间的保持他的国祚。虽然他军事才能很高,但治国水平却趋近于孩童,行事暴虐,毫无章法可言。由于一直没能巩固政权,因此“大西”的凝聚力很弱,当满洲人打进来后,几乎没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张献忠最终被满洲神箭手一箭射死。
但是有趣的是,张献忠的余部仍然秉承《隆中对》的构想,继续与满清对抗,而他们的领头人李定国,正是以“明朝诸葛亮”而自居的。实际操作中,李定国也尽力模仿诸葛亮,最终决定和诸葛亮一样进军云南,先巩固后方,以作为新的抗清基地。
总而言之,《隆中对》具有卓越的实操价值。它非常适合相对弱小、无力逐鹿中原的割据军阀,因为它规避了中原和江南必然存在的强敌,提供了合理的滚雪球做大的方案。当年刘备没有尺寸之地,依照《隆中对》后最终得以建立季汉;而张献忠不过是一介流贼,结果也取得不小的成功。
如果张献忠像诸葛亮一样懂得治国,说不定真能依靠四川的丰富资源,提前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进而定鼎中原的伟业。虽然《隆中对》确实在争夺天下方面有所不足,但如果只想称霸一方,却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