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叫“十人九胃病”
胃不好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
有人得了胃病后不思饮食
但也有人胃口突然变得异常好
结果竟被诊断出胃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当出现哪些症状时
要警惕可能是胃癌来“敲门”?
我们又应该如何远离胃癌呢?
饭后常有饥饿感,竟是胃癌信号?
案例:
从去年开始,江苏68岁的李先生发现自己胃口变得“异常好”,吃过饭后很快就又有饥饿感。对此,李先生起初并未在意,他觉得自己作息规律、经常锻炼,虽然平时有吸烟饮酒的习惯,但身体一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没想到去医院一检查却发现他的胃里竟有一个恶性肿瘤。
什么样的饥饿感可能与胃部肿瘤有关?
胃癌患者常觉得饿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多见,但案例中这位患者可能和其他的胃部不适有关,比如十二指肠溃疡,这类患者大多数处于高胃酸状态,进食后食物消化得快,是患者易饿的原因之一。而且,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表现是饥饿痛,患者对饿的感受很强烈。同时,长期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会进展为胃癌,因此,出现胃部不适,要及时就医。
饥饿感属于胃部肿瘤的非特异性症状,胃部肿瘤引起的特异性症状较常见的有食欲减退,并且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
饭后3种异常,是胃在“呼救”
1、饭后打嗝不断
吃饱饭之后,打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一旦打嗝变成了“正常”,就要提高警惕。餐后不断打嗝,且持续数小时之久,多半是胃部已经癌变。胃细胞发生癌变后,癌细胞会生长、繁殖,影响附近的迷走神经或膈肌,导致打嗝不断。
2、饭后胀肚异常
尽管提倡吃饭要吃“八分饱”,可是生活中,遇到美食而吃得过多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吃得较少,却有腹胀、饱腹现象,就要小心了。这种情况,多半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较短,而这可能是肠胃病变引起的。
3、饭后胃痛
很多胃病患者都有胃脘痛的现象,很多人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喝点热水或止痛药,就好了。殊不知,在胃癌早期,也会出现腹部不适的现象,其中包括饭后闷胀、疼痛等。特别是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疼痛感不易察觉,还会忽视这类症状。
为何胃癌逐渐年轻化?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表明,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世界的44%和50%。此外,我国胃癌患者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与30年前相比,19~35岁的胃癌患者整整翻了一番。
胃癌年轻化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人在饥饿的时候,没有食物、胃酸、蛋白酶的中和,胃只能通过黏膜来自我消化。而暴饮暴食的时候,胃壁的过多扩张和食物长时间停留会造成胃损伤。还有的年轻女性,长期节食,让胃酸浓度过大,对胃造成长期损伤。当你的胃长期在这种“饥饿”和“暴食”的不平衡摇摆后,胃想好都难。
2、饮食越来越重口
近十几年来,国内年轻人的饮食越来越重口味,爱吃烧烤、火锅、油炸等。腌制、熏制的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酸胺,在胃中诱发肿瘤。油炸食物因质地坚硬,得不到充分咀嚼,会影响胃和小肠的吸收,容易消化不良,从而加重胃的负担。也有些人长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断刺激胃黏膜,容易发生变异,胃癌也会乘虚而入。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属于一类致癌物,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60%左右,部分地区可能更高。幽门螺杆菌可以穿过胃黏液层,引发活动性胃炎,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诱发癌变。
如何远离胃癌?
1、饮食清淡少腌熏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戒烟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高危人群重体检
根据我国《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1条者要重视体检: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④胃癌病人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均应进行内镜检查。
6、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