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薄薄的,烙得两面带褐红色焦脆的嘎嘎儿!饼皮上的焦香味儿,油梭子的油香味儿,加上小香葱碎的葱香味儿,三种香味儿混合交叉到一起,从嘴里窜到鼻子里直接入了魂儿!
所以我到现在还心心念念想吃妈妈烙的葱油饼。但是再也没吃到过。
因为现在老妈讲究健康,不吃猪油,更不要说吃油梭子以及用油梭子做饼了。
我还吃到过有个亲戚做的大白菜油梭子的蒸饺,也挺好吃的。薄皮大馅儿,水灵灵的!还很香!来点醋蒜,真是吃得好爽!
前几天和隔壁大姐聊天。她也说喜欢吃油梭子,但是她对于炼油梭子不得要领,平时都是她老公炼油梭子,她只负责吃。但是那阵子她老公在外面工地干活,不在家,没人给她做,她又很想吃了。我就根据我炼油梭子的经验告诉她诀窍所在。
基本上首先要买好的猪肥膘。板油是首选,当然其他部位的肥肉也不是不行,只是论口感还是板油好。
把肥肉切成蒜瓣儿大小的块儿,放到锅里后加一些水,再放一勺盐,先开大火煮。煮到水没了,油也出来了一部分,这就开始油炼油了。此时调成小火,这个不能着急,越小火慢炼,出来的猪油才能白净,也不会出现呛人的焦味儿,猪油的口感也好。
肥肉下锅直到炼油完成,这期间都要不停地用铲子搅拌,让肥肉粒受热均匀,避免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焦。
等肥肉变小变黄色了,就马上关火。马上把油梭子捞出来,否则锅里的余温还会继续加热。那就很容易熬得火大了,出现焦味儿。
我说得足够详细了。第二天这位大姐用饭盒把她的战果拿来了让我尝尝,说为啥她炼得不好吃。
我一看一问就告诉她,她肯定是没调小火。全程大火炼油的。外边有焦黑色,一股子糊味儿,里边的还是肥肉,油没能尽量地炼出来。而且我断定她炼的油也是带有焦糊味儿,发黄色而不是洁白细腻的。这样的猪油,炒菜也不好吃,会有焦糊味儿。
她说,炼个油还得慢悠悠的,我哪有那个耐心,看着都变色了就捞出来呗。
哈哈,没有耐心,这种充满尘俗感的“平民美食”是吃不到的。
油梭子这种东西固然不像海味山珍那样珍贵,上不得大雅之堂。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尝到它最佳的口味。
我的习惯是,每次买的猪肉都把肉皮和肥膘从瘦肉上剔下来。瘦肉留着炒菜使。猪皮留着炖肉的时候放进去一起炖或者攒多了做肉皮冻。肥肉都是攒个半斤来的就是炼一点油梭子解馋。
我的做法是自创的。因为是要吃油梭子的,当然就得让它尽量的出油,出来的油越多,口感才越脆。
所以我都是把肥肉尽量切得很薄,大小无所谓,但务必要薄。只有这样,炼油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把油脂释放出来。
然后我把肥膘放到锅里,加一点水,加半勺盐,加几颗花椒粒,点火开始熬。
当然也是要不停搅拌。
全程小火的慢慢熬。到最后,那些肥肉变得通体金黄色漂浮在油面上。用铲子扒拉的时候出现“哗啦”“哗啦”如木头般的脆响,就大功告成了。
此时快速捞出来,晾凉,无需撒盐。直接吃就是香脆无比。
放油梭子被牙齿嚼碎,香味和咸味在舌尖绽放,缠绵……吃一次就能记一生!
这个不当正餐吃,佐餐素菜却是无与伦比!
做一盘儿只放葱花炝锅的素炒菠菜,搭配这碟油梭子,端上一碗白饭一同享用,——人世间最简单的快乐不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