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以选拔官吏。它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于20世纪初废除,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影响深远。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依据,简要介绍。
一、乡试
江南贡院乡试雕像
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别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生员(又称“庠xiáng生”,俗称“秀才”),考取者称“举人”,已有做官资格。
各省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贡院
在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解元。《范进中举》中,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上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古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想法,从这个故事,可见一斑。
二、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