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 影片中龙帝的化身是西方式的喷火恶龙。在英美词典“Dragon” (龙) 的释义中, 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特别凶残的动物, 披着鳞片, 长着翅膀和利爪, 像只巨大的蜥蜴, 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 嘴能喷火。这个龙的形象与中国龙是截然不同的。
在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宫廷画家据其梦境所作的一幅名为《黄祸》的画中, “黄祸”就是乘坐在一条喷火巨龙上的佛陀。因此, 影片中这个喷火恶龙的形象无疑是西方对于东方文化的心理症候的无意识显现。
当龙帝站在将军雕像的头颅上面, 对着土黄色、面无表情、*气腾腾的兵马俑发表征讨檄文的时候, 其中有一句话是“剪除自由余患”, 这种对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宣战, 会自然而然地唤醒西方人历史记忆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于“黄祸”的潜意识恐惧。这样文本与现实就有了相互指涉的意味。
二、上海:地狱还是天堂自1843年开埠以来, 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 成为西方殖民者寻欢作乐的天堂, 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巴黎”和“冒险家的乐园”, 那里有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异国情调。各式各样的人———资本家、冒险家、赌徒和恶棍纷纷来到上海淘金, 上海因此迅速成为西方人在中国最大的聚居地。
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人的状况》中, 将中国上海描绘成了一个充满血腥暴力的人间地狱, 在这个阴郁、潮湿、肮脏的空间环境里, 日日上演着谋*、背叛、仇恨的人间悲剧。
革命者在策划谋*, 政府则对革命者进行无情的镇压, 这就是生活在中国上海的“人的状况”。
在西方人的眼中, 上海就是一个地狱与天堂交织的疯狂世界。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特殊性, 上海成为西方大众文化中用来指代中国的空间形象, 代表着他们对于遥远东方的想象。
在西方的电影文本中, 尤其是好莱坞影片中, 上海这个中国空间更是频繁出现。只通过影片的片名, 我们就能找到一大批以“上海”命名的电影。
如《上海快车》 (1932) 、《上海以东》 (1932) 、《上海阴影》 (1938) 、《上海手势》 (1941) 、《上海小姐》 (1947) 、《上海异人娼馆》 (1981) 、《上海惊情》 (1986)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