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主要有黑果病。此病多发生在五月中、下旬。气温低、天气旱发病轻;气温高、雨量多发病重。严重时花蕾、果实都变黑色,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生时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适当确定株、行距;注意整修树冠,使之通风透光3适时浇水,除草;合理施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入冬后清园时将地里落叶、病果、杂草扫净烧毁。孕蕾时,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现黑果及时摘除烧毁。进入阴雨多雾期,可喷洒50%退菌特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10天一次,若喷药后遇雨,雨后需重喷。
害虫主要有猿叶虫、枸杞木虱和红斑冠青。猿叶虫(土名肉蛋虫)危害叶片,发生时喷洒40%乐果乳剂1500倍液。枸杞木虱(土名地狗子)多发生在“清明”后发芽期。白天吃树芽,晚间钻入土内,如不及时防治,也能将树芽吃光。防治方法同猿叶虫。红斑莞青危害花朵及果实。发生时可向树冠喷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在早、晚进行人工捕捉。选育良种:枸杞品种较多,以大麻叶枸杞产量最高,其特征是枝干针刺少,当年生枝,单生叶为卵状至椭圆状披针形,老枝簇生叶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厚,色深绿,果大,果身具棱,先端有一短钝尖或平。
枸杞的果期较长,从“芒种"到“夏至”采摘的称“春果”;“大暑”前后采摘的称“伏果”;“秋分”到“霜降"采摘的称“秋果”。适时采摘可提高产量。当果实呈青红色或黄红色时即可采摘。如果实过熟易破皮,晒干后变成“油果”,降低质量。摘果时要轻摘、轻拿,放入容器内不可翻动。摘够3~ 4斤就倒在晒盘上摊开,一般一个晒盘放7~8斤鲜果,放果厚度约5分厚或1个果实厚。摘果时要带果蒂,防止果汁外溢,干后在筐内轻轻摇动,就可把果蒂摇去。
烘果,每种20亩枸杞,约需烘房4~6间。每间烘房要在离地3尺和5尺高的墙上交叉开2个0.8~ 1尺见方的气眼,房顶上开一天窗,以排湿气。屋内放-一个温度计。刚摘下来的果实不能立即入烘房,应先在室外晾--天(办法和晒果第--天相同),然后再送进烘房。将烘盘靠烘房四周码放。有条件的可做架子,无架子可用木块或砖头将烘盘四角垫起来,烘盘底层离地面2尺。搬、放烘盘要轻拿轻放,烘烤中不可用手翻动,否则易变黑,影响质量。摆好烘盘后,在房中间用带烟简的煤炉子或预先砌成回龙灶生火(鲜果不宜见烟气和灰尘),开始室内温度在40C左右,烘--昼夜后,可以加温到50°C,如果达不到上述温度,可再增加炉子。初烘时可将气眼、天窗塞住,待温度高、潮气大时,适当打开气眼或天窗,放出潮气,然后再堵塞气眼关闭天窗,再加火烘,烘几小时后再放潮气。约烘3~ 4昼夜可干。一般最上层的先干,取下上层烘盘后,再将装有鲜果的烘盘放在下层,采取一层层向上顶的办法,随干随取下,随添,直至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