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舒婷与同一生产队的插队青年
离开鼓浪屿时,父亲叮嘱她: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舒婷用力地点点头,临出门她又往背包中塞进一本唐诗,一本李清照的词集。
02太拔公社距离上杭县30多公里,属于闽西南山区,当地主要种植烟叶、小米椒、茶叶、柚子,自然条件比较差。
舒婷跟着社员们顶着烈日垒梯田,双手经常磨出血泡。
她与村里的姐妹起早贪黑上山采茶,还要提防毒蛇毒虫攻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十分辛苦。与舒婷一起来插队的同学,回到宿舍经常累得哭鼻子。
舒婷望着苍茫的远山给自己鼓劲:十二月革命党人被流放的时候一定不会掉眼泪。自己要适应这里的一切,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2014年2月,舒婷重回当年插队的院田村
晚饭后其他插队青年聚在一起要么闲聊,要么打扑克。舒婷牢记父亲的叮嘱,搜集当地一切能找到的图书,在灯光下读唐诗,看书,还分门别类抄了好几本优秀诗歌。
诗歌读多了,舒婷也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她在纸上写道:哥哥吹笛子/爸爸爱喝茶/妈妈在葡萄架下养鸡鸭……虽然她的笔触还很稚嫩,但在文学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她创作的《船》《致大海》等诗歌,被人谱上曲子,在插队青年中流传开来。
插队的两年里,舒婷接连遭遇不幸:先是外婆不幸去世,接着母亲也因病早早离世。舒婷的心情悲痛沉重。
这时舒婷的姨妈体弱多病,身边无人照料。在这种情况下,她给主管部门陈述实际困难。
村支书对她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1971年主管单位特批舒婷结束插队,返回鼓浪屿生活。
舒婷(肖全摄)
返城后,舒婷与父亲住在了一起,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姨妈,生活同样很辛苦。
因父亲生性耿直不肯求人,舒婷工作不稳定,且*都是一些又苦又累的活。几年间她干过挡车工、水泥工、炉前工,后来她在厦门灯泡厂当了一名焊锡工。
舒婷的工作单调忙碌,胳膊、手背常年有烫出的泡。上趟厕所她都要跑着去跑着回,否则流水线的零件就会大量堆积。
受诗词浸润多年,舒婷开始用诗歌记录自己的工厂生活。
为反映身体的疲惫与工作的单调,她创作了《流水线》: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在我们头顶/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