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清朝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3 15:44:38

清朝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清朝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1)

明清时期大事年表

清朝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清朝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2)

单元思维导图

清朝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清朝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3)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即明太祖。定都应天府 ,今南京。

2.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地方:①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司法上:设立“厂卫”特务结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

④思想上:八股取士。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4.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八股取士----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6.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倭寇猖獗: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倭患严重: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2.概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4.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更多历史干货,关注【统编历史课堂】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一: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收复台湾

(1)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

(2)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管辖台湾

(1)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首领

(1)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

(2)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乾隆帝时,颁布法律: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 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形成金瓶掣签制度,修建须弥福寿庙)

四、巩固西北边疆---新疆

1.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五、东北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康熙 1685年、1686年

《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六、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钓鱼岛、赤尾屿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耕地面积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湖广熟,天下足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摩肩;汉口镇: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地值寸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2.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过程:

(1)清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3)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4)乾隆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3.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含义: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2)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禁书并销毁。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表现: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腐败的趋势,军队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

2.后果:官场的腐败之风蔓延,官僚机构臃肿,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2) 康熙时四口通商

(3)乾隆帝时,一口通商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原名 《石头记》

1.地位:古典小说的高峰。

2.作者:前80回,作者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3.问世: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4.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特色: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6.价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剧与京剧艺术

1.昆曲 又称昆剧、昆腔

(1)起源: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

(2)发展:明朝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3)顶峰:清朝前期,政治历史剧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衰落: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形成19世纪中期

(1)乾隆时。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形成 徽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

(2)在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