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介绍了农村很多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大多数具有药用价值,有的还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对于一些不认识的野生植物,相信大家从中已经了解了不少,增长了知识。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 从山脚下一直长到山顶,到处都是,比如说野花、野草、树木等,这些野生植物每年春夏两季就会长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色非常迷人。
在小编的家乡山上生长着这样一种植物,人们称呼它叫“土茯苓”,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认识它。土伏苓又叫红土苓、土卑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地栗、刺猪苓、山猪粪、禹余粮、仙遗粮、鲎壳刺(台湾)、毛尾薯、山奇良、山归来、土伏、光叶拔契等名称,总之别名很多,各地叫法不同。你们那里叫它什么呢?
关于土茯苓的别名“禹余粮”,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传说5000年前的某天,大禹在山区疏导积水,因为粮食不够,所以一人只能分一点小米饭吃,并且大雨一直下,粮食运不来,山沟里的洪水又漫上山坡。大禹指挥大家疏通洪水,但人人都已经饿得不行了。
大禹十分着急,这时看见满山的土茯苓,他试着吃了一大把土茯苓叶子,片刻过后,身体并没有出现不适,于是他招呼兄弟们一起吃。就这样大禹等人靠着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更神奇的是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还因吃了土茯苓给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就给它起了个禹余粮的名字。
当然传说归传说,但土茯苓也确实是一种药材。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它经常生长在山坡、荒地或者林荫下,每当夏秋两季,农闲时候,村中的人们就会拿着锄头到山上去寻找它,将它挖来拿到市场上卖钱,一般市场土茯苓价格可卖到20-30元左右,也是农民们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
土茯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份。它入药的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切成薄片干燥后,即可入药。
土茯苓很好辨认,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叶片呈长椭圆形,表面有光泽,还有一些纵行纹路,而它的藤条就比较细长了,每年秋天还会长出一些小果实,形似花椒,但成熟后就变成紫黑色的。
土茯苓可以和很多种中药材搭配使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也可以和其它肉类或排骨一起炖汤喝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比如:土茯苓排骨汤,土茯苓煲淮山猪骨汤,土茯苓炖鸡鸭等均可,这些汤在夏秋两季老家的人经常会喝,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不过随着人们对土茯苓的不断采挖,现在野生土茯苓也在逐惭减少。希望人们要好好保护这种植物。你们认识野生土茯苓吗?你们家乡的山上有这种植物吗?如果遇到可要好好珍惜哟!
本内容仅为科普农村野生植物,不做药用,食用和治疗参考。部分动植物有保护等级,请遵守法律,保护野生动植物,请不要随意采摘不认识的野生植物,更不要轻易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