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我读
世界读书日系列
编者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老人与海》?
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强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即使失败了,也要坦坦荡荡,不失重压下人的“优雅风度”。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自然或是社会,人都应该正视现实,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并努力超越它,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这才是桑地亚哥所执著的人生要义,也是《老人与海》的哲理闪光。
在《天才编辑》一书中,我读到了《老人与海》创作的缘起,是天才编辑铂金斯最早启发了海明威,创作一本关于钓鱼的小说。那还是在海明威集中创作《死在午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海明威曾经邀请铂金斯一起去钓鱼,铂金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就提醒海明威,可以把它写成小说。海明威当时只是笑说,时机未到。
过了将近二十年,海明威才找准时机,把这个创意转换成《老人与海》这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小说。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而且,它还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让海明威相继获得了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虽然也有人对这部小说颇有微词,例如素以毒舌著称的纳博科夫,就很讨厌海明威;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对海明威大加揶揄了一番。不过,这都无法撼动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绝对地位,他既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就连一向对大海毫无好感的张爱玲,也会喜欢《老人与海》,声称“这是我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人与海》的几十种译本中,我个人比较钟情张爱玲的译本。一则,真可谓是“名家名译”,就跟杨绛译《堂吉诃德》、林文月译《源氏物语》一样,想想就令人激动;二则,我在备课《老人与海》的时候,发现凡是课本上选文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只要对照一下张爱玲的译本,马上就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