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
庆历八年(1048年)北方大旱,河北受灾严重,百姓死者十之八九,宋仁宗为求皇天庇佑,于次年改元皇祐。
至和
皇祐六年(1054年)司天监观察天象,报告说四月将发生日食。“日蚀四月朔,以谓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吓得宋仁宗于皇祐六年三月急忙改元至和,并颁发罪己诏:
“朕以寡暗,守兹盈成,缅念为君之难,深为置器之重,周敢怠忽,思致治平,今寻灾异之伙兴,缘政教之所起,永思厥咎,在予一人。德不能绥,理有未烛,赏罚失序,听纳不明,庶政未协于中,众冤或雍于下,有违万物之性,此皆彰肤过失,警予省修,畏天之威,果果危惧,若将陨于深谷,兹用惕于夙宵。冀召太和之气,更回亿兆之枯。恐惧乎未见,宜改皇佑六年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为始,应天下罪于戏,抑畏于未然,庶竭黄恭,或致消腹,咨尔有众,咸体肤怀。”
宋仁宗在罪己诏中将全部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希望上面不要责罚臣子与百姓,自己也将遍查民间疾苦,找出错误根源并改正。改元“至和”也有“极和谐、安顺”之意。
嘉祐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46岁的宋仁宗在新年接受百官朝拜时突然发病晕倒,连日昏迷不醒,过了一个月仁宗才康复。仁宗觉得自己这次大病是上天对自己不满,特意降下的惩罚,于是当年改元“嘉祐”,至和三年作嘉祐元年,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降福和保佑。可是毕竟这时的仁宗年事已高,而且身体多病,还时常神志不清、说疯话,这是宋朝皇室的遗传病,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和宋真宗也经常发病昏迷,出现严重的言语障碍,继承宋仁宗皇位的宋英宗更是在刚接班的时候就突然病发,狂呼奔跑,疯疯癫癫。
晚年的仁宗遭遇立储危机,虽然自己生了3个儿子和16个女儿,可长子赵昉出生当天就夭折、次子赵昕和三子赵曦都是不到两岁就夭折,此后的20年宋仁宗再没生出儿子。大臣们眼见皇帝无嗣也是着急,纷纷上书要求立皇子。可怜仁厚一辈子的宋仁宗晚年还要被大臣逼着立皇子。嘉祐七年(1062年)被逼无奈的宋仁宗下诏立濮王赵允让(宋仁宗堂哥)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次年宋仁宗驾崩,享年五十四岁。
纵观宋仁宗的一生,他实在不算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君主,虽然宽容仁厚,但也不乏性格有些懦弱的缺点。施政理念与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十分相似。不过宋仁宗作为一个守成之君绝对是绰绰有余的。九个年号中,天圣、明道年间是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景祐、宝元、康定年间饱受外患之忧;庆历年间政通人和,国家繁荣;皇祐、至和、嘉祐等年号更多的是体现宋仁宗祈求上天降福,实际上就是对国家现状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