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维,有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红豆生南国”;
有人说唐代不能没有诗仙李白,如果少了他,就失去了豪迈与潇洒;
有人说唐代不能没有诗圣杜甫,如果少了他,谁去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唐代也同样不能没有诗佛王维,他才是唐代群星的天之骄子,
同时,他的身上也印刻着安史之乱之后,大唐那渐渐流逝的盛世......
王维的“味道”每个诗人的诗句,都有独特的味道。
李白的诗是浓烈的酒,杜甫的诗是苦涩的茶,而白乐天的诗句如同水,朴实无华却尚俗、务尽。
王维的诗句,却像一盘家乡的菜,读起来朴实无华,平铺直叙,但回味悠长,让人唇齿莫忘。
除了人人耳熟能详的《相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一首王维的诗,完美地展现了他的风格。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有人写送别“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也有人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仿佛古人的惜别,一定要蹬高台高楼相送时,才能赋诗一首。
而王维的这一首却不同,山中柴门,送走有人。
且此诗不是送别时,而是着眼于送别之后,所以第一句是“山中相送罢”。
一个“罢”字,点出已经送别故人,但心中依旧依依不舍,于是回到山中小院,掩门时还在惦念,明年春草发芽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来呢?
如果在送别一个人的时候,对他说:你有空一定要再来啊。 那或许不是真的盼望他来,而只是客套;
但如果已经送走了人家,自己在回家以后还在惦念:唉,明年还会不会来呀?这才叫真的惦念。
王维这首诗,妙就妙在这里。
这首诗的词句,读起来简单,就如同平日里的几句自言自语,但细细品味,却体现出了对朋友真挚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再次相聚。
这就是王维,脱却那些让人眼前一样的高谈阔论,用细微淡雅的词句表达着浓重的申请。
这不正如家乡的菜肴?可能只是家常便饭,却承载着一个人的记忆与成长,让人回味甘长。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妙处,然而,它可能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这就要就着王维一生的经历来说了。
心念菩提,却只能在官场蹉跎时光唐朝的大文豪里,王维无疑是混得不错的了。
毕竟李白想当官,却只能被当做“吉祥物”;
杜甫想走仕途,但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穷困潦倒。
王维也进了官场,虽然没有立下让人载入史册的政绩,但他起码做到了尚书右丞,官居二品,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只可惜在这一生的长途里,他其实最想做的,是归隐林泉,与菩提为伴。
年幼时,王维聪明过人。
但凡这样的孩子,总会被寄予厚望,更何况他身下还有几个弟妹,一家人等着靠他养活。
于是少年英才也不得不来到长安,靠着自己写诗,绘画和音律的才华,投靠岐王,玉真公主,希望得到保举。
出师顺利,他很快得到了太乐丞的职位。
本以为一切顺风顺水,结果因为谶纬之事,玄宗皇帝怀疑岐王有谋反之心, 不仅岐王受罚,就连与他交好的大臣都被惩罚,王维被贬参军,赴济州。
于是二十岁的少年才子,本应该是弄琴写诗的手,如今却不得不忙碌于账本,赋税,甚至记录每日马料的进出,农人借了官府种子是否归还。
如果没有大赦,作为贬官的他,可能会在济州终老一生。
再次回到长安,他遇上宰相,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
两个人惺惺相惜,本一次是押对了宝。但花无百日红,因为一桩贪污案,张九龄被罢免,与他对立的李林甫登上了舞台。
但市井出身的李林甫,不懂得欣赏文人的好,虽然王维百般奉承,但一直没有得到他的信赖,更别提重用。
从岐王,到张九龄,到李林甫,他努力地想在仕途上前进,却发现官场的钻营不是写诗画画,他弄不来的。
身心疲惫的时候,他选择在长安城里那百余所寺庙里闲逛。在这里,他可以观摩那些壁画,也可以和高僧大德谈经论道,他还拜了道光禅师学习顿悟。
王维与佛家的缘分,从他母亲那一辈子就开始了。
他父亲早亡,佛是母亲排除万难,将他养育成人的精神支柱。
他的字是摩诘,正是佛教里最具有智慧的居士。
他最理想的生活便是退隐林泉,礼佛诵经,求一世安泰。
但从小被赋予家族骄傲,承载家族兴衰的重任,让他无法潇洒抽身而出。
于是,他不停地寻找机会,释放那压抑在心中的渴望。
这些年里,断断续续地隐居,以求短暂的安宁。淇上,嵩山,辋川,好多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隐居的身影。
恰恰是这些短暂且美好的隐居日子,成就了王维。于是他被称为田园诗大家,于是他流传于世的词句里,写尽了静谧美好的自然风光。
这首《山中送别》亦是在写山中所发生的事情。虽然时间久远,无法考证这究竟是在哪里写的,又是送别谁之后写的。
仔细思量,他在说“王孙归不归”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感叹:不知道明年,我还能否在这里呢?
除了惜别有人,更多的,是他自己也舍不得离开山中宁静的岁月。
是啊,第二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每次他隐在山中,蛰伏等待下一个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他就不得不收拾行囊,再回到浊气弥漫的十丈红尘,去物欲横流里虚与委蛇,去熙熙攘攘里茫然前行。
终于,上元二年,在当了尚书右丞仅仅一年之后,他上书辞官,离开了朝堂,回归了田园。
这一下,不用再感叹和不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