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陈竹隐
一篇《背影》,一篇《荷塘月色》,让我们从中学时期开始,便记住了一个名字,朱自清。
而这个民国时期的大作家,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最初大概只有这几个词:散文大师、父亲、气节等。
“散文大师”一词自不必说;“父亲”则大多便是因为他的那篇名作《背影》;
至于“气节”,则是因为一代伟人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也是因此,我们记住了,朱自清的最后一个故事: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然而,在这些众所周知的“标签”背后,朱自清的人生,却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的这段故事,如果非要用什么词来形容的话,大概最合适的,也只有“悲惨”这两个字了吧。
朱自清书画
那么,我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朱自清除了“有气节的散文作家”之外的另一面人生。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作品。
一般来说,初读这篇文章的人,大多体会到的是父子之间动人的感情。
但其实,在这篇文章的背后,却是朱自清与父亲朱鸿钧之间,近乎决裂的父子隔阂。
朱家说起来也是几代为官的书香之家,不过到其父亲这一代,已经逐渐没落了。
另外,鲜为人知的是,朱自清与大文豪鲁迅,其实也是亲戚,虽然二人的交集并不多。
朱家原籍绍兴,与鲁迅所在的周家是同乡。另外,朱自清的母亲,与鲁迅是同族人。
当时,周、朱两家,都是当地的大户,故而时有联姻。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与朱自清的本家也是远亲。
清末之时,朱父朱鸿钧一直做着一个“小官”,所以当时朱家的条件尚算不错。
甚至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里,朱鸿钧还谋得了一个肥差,徐州榷运局局长。
朱鸿钧有三个儿子,朱自清是长子,所以自小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极其宠爱却又格外严厉,尤其是在学习上,可谓是管教甚严。
这也造成了年少时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是畏惧多于敬爱。
朱鸿钧的为人,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大男子”。
在他的思想中,三纲五常、三妻四妾,都是社会常态。
所以,在有权又有钱的情况下,几房姨太太被娶进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