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也与后天的生存环境的息息相关。它们是共同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而后天的运化就是个体的生存环境,是生命体承受的五运六气,山川地理,光照水热,地力水肥,是风物特产,是生活习性,是母体或环境供给能力的强弱,是运,是缘,是遇。儒、释、道讲的都是这个理。
精子和卵子各自携带生殖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分裂,精子与卵子染色体各一半相结合的一霎那,新生成的个体的染色体就已经定了。这个后面的因素,一般情况,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遗传规律,个体的文就确定了,形而上就确定了,天命确定了,禀赋就确定了,天髓滴的多少就确定了,天元就确定了,祖德的多少就确定了,造就个体的蓝图就确定了。就是老子讲的“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
生命体一物一元的文,基因,确定了生命体的先天因素,文化确定了生命体的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豆的化育程度能不能够率性,文化的完不完全,性元的优良正性能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就取决后天的运化了,后天的成长环境,得到的光照、水、肥,人的赞育适时的种植时间,间苗、除草、施肥、灌溉、排涝,灭虫等田间管理。就是老子在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命体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道的“非恒道”,“三元八会”。生命体类不同,必定状不同,则名不同,即使父母相同,也是性类而状异,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九子各有其性状,也各有其名,大概这就是“名可名,非恒名”吧。
上德不德的无为,是生命体包括人性状的完美表达,是“运”化的最高标准,是治人事天的终极目标,是大道的率性之化,这就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中华应该是万物、生命体,生民自性中的“文”完美表达,英华毕现的环境。
以古人的技术条件,生命体的基因,文,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不能改变的。既然道的“文”化不能改变,古人就着力于其“运”化的部分,因为运化也可以制约道化,所以道是“非恒道”的,也是人的赞育可以发挥生命体性的地方,圣人也就是三才之一了,人行道行善的有为,我命由天,也由我,“道可道,非恒道”。古人的山、医、命、相、卜五术都是关于生命体“运化”的技术。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以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吕氏春秋,管子都是关于生命体运化和运用“运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的“数”是表述天地合“气”的时空状态、性质、强弱程度,受日月五星的影响,随时间、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状态,是天地自然这个系统的输入,是万物之象出现变化的触发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是天地万物系统的输出,是天、地、人、万物与数的函数。天、地是规范数与万物之象的法则、标准。从天地之数的输入,万物之象输出的特点,我们就能认识所研究的天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规律。输出是系统与输入的函数。Y=F(X),Y是输出,是象;X是输入,是数,是气的时空状态;F是对应法则,是物的本性,命,理,道,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才能够率性。函数求解的过程就是推理。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恰恰相反,以《道德经》、《易经》、《八卦》、《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象与数”的关系,使用的正是逻辑推演,黑箱理论。黑箱理论,是指对特定的系统开展研究时,人们把系统作为一个看不透的黑色箱子,研究中不涉及系统内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仅从其输入输出的特点了解该系统规律,用黑箱方法就可以得对一个系统规律的认识。
天体的运动变化,有太阳光的辐射能的变化,有五星场力的变化,有月亮晦明的变化。天地之间的万物,包括人,一物一太极,处于阴阳两仪状态的万物也必然会受到这些天体运行变化的影响,致使自身太极阴阳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用现代科学的认知,去学经典,借助望远镜,显微镜,成像仪,探测器,传感器,显示器,CT,核磁共振等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去认知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里与现代科学相通的地方越来越多,现代科学技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人道法自然的思想。科学学经典,经典超科学。
六名,六象,六相(观察面相、体态)而名象。物象之性、理、命、道所就者,神所妙者、出者、为言者。象背后的东西,象所本,象所缘,形而上,象而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有的象,豆有豆的象。
数以纪象之气,年的周期之气,可二分为寒暑,物之有、无,生、死;可三分为物之少、壮、衰;可四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春、夏、秋、冬;可五分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可六分为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可八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可十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可十二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六十分为六十甲子;可七十二分为七十二个候,各有物象应对。分的越细,越接近理,越接近性,越接近命,越接近道。刘徽的"割圆术"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刘徽是以"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无限逼近"圆面积"。刘徽形容他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分合有道。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是取"周三径一"(即圆周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3:1)的数值来进行有关圆的计算。但用这个数值进行计算的结果,往往误差很大。正如刘徽所说,用"周三径一"计算出来的圆周长,实际上不是圆的周长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其数值要比实际的圆周长小得多。
从这也反映出古人是常使用六分法的。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每次把边数加倍,直至圆内接正96边形,算得圆周率为3.14或157/50,后人称之为徽率。在证明这个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有两个重要思想,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极限思想。他把与圆周合体的这个正多边形,就是不可再割的这个正多边形,进行无穷小分割,再分割成无穷多个以圆心为顶点,以多边形每边为底的无穷多个小等腰三角形,这个底乘半径为小三角形面积的两倍,把所有这些底乘半径加起来,应该是圆面积的两倍。那么就等于圆周长乘半径等于两个圆面积。所以一个圆面积等于半周乘半径,所以刘徽说故半周乘半径而为圆幂。分而合之与道合同,“无所失矣”。利用Gragher做割圆术模拟可以发现六十多边形的边长基本上与圆周重合,这大概是易经为什么是六十四卦的原因。周六十四分几与道无所失矣。
但是对“物”分的区间,一定要有人能够明确把握的物的生化之象,与之对应,这样人才能够有确定的认识,分才有意义。分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物变化的整体规律,如果没有确定的象,人就不能认识、把握物的变化,就会陷入不确定论、不可知论,分的再细,对于格物,对于认识物也就没有意义了。君子察同,也是为了把握象背后的东西,成就象的东西,成就物的东西,形而上的东西。“无”人无从所知,但是“有”人能够看到,摸到,听到、嗅到、尝到、感觉到。认识了物之“有”在个各阶段、各个区间的大小,少壮,盛衰,生灭,来去的象,就能基本能够把握物的整体变化规律。
圣人仰观俯察,就是为了等待能够认识的一元生命的极变之象“有”的出现,这就得“候”了。古人就有了等待物象到来去认识物候、等待气象到来的认识气候的候气活动。“候”本意是指守望、侦察,也指征兆,时节,还指事物变化中的情况。《说文》候,伺望也。《广雅·释诂三》候,覗也。
古人所说的万物是生化之物,生生化化,品物咸彰,品物皆春,能彰、能春之物,随天地四时变化的物。
认识了物之“有”的大、小,少、壮,盛、衰,生、灭,来、去的象,及其与数的关系,人通过象变化规律,就基本能够把握“物”的整体变化规律。这大概就是《易经》、《黄帝内经》等经典里古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吧。这与现代的黑箱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没有人质疑黑箱理论不科学吧。
中医是生化的学问之一,用现代科学来表述,中医是利用天地的五运六气,采用中药的四气五味、针灸、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技术措施,对治病患个体脏腑的五行偏气及经络气机瘀滞,造就适宜的人体内外环境,协同个体的基因,生殖遗传信息,健康地演绎个体生命的过程,以尽其天年。
中医讲的是生化的道理。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一气者,真气也。真气在人,分一以为六别。别之以数,数是纪气的时空状态的。气的强弱程度决定出现有什么样的象,是时,是机,是象出现变化的触发条件。
在玄之又玄的天道作用下,花草树木等植物,能够按照季节长叶、开花、结果;蚯蚓有蜷缩与伸展的变化,“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木字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