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鸭子可以杀头吗,杀鸭子杀不死怎么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8 04:45:57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想必都清楚这么一段剧情,那就是刑部冤案,说的是任季安*了人,让张五哥去顶了包。最后即将被砍头的时候,张五哥的妹妹找到了老十三胤祥,并通过康熙帝劫了法场,救下了人,由此拉开了刑部冤案的大戏。

很多人觉得这段剧情匪夷所思,哪里有这么愚蠢的人,不是自己的罪,为什么要认?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1)

这还真不是戏说,因为真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清朝中后期,防不胜防。

这种行为也有一个名字,就叫“宰白鸭”!此种冤案的确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陋俗,可能有很多人不太明白何为“宰白鸭”,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宰白鸭”并不是指的*鸭子,而是指当时有钱有势的地主豪绅,家中有人得了*头的大罪之后,用重金买下贫寒家庭中的活人,来顶替真正获罪的人去被*头。清朝有个地方官陈其元曾经写了一本名为《庸闲斋笔记》的书,其中记载道:

“福建漳、泉二府,顶凶之案极多,富户*人,出多金给贫者,代之抵死,虽有廉明之官,率受其蔽,所谓‘宰白鸭’也。”

不仅如此,出重金的大户人家有时不但买通了贫寒家庭,还会打点提审这个官司的官员。很多贪官污吏和有钱人家串通一气相互勾结,即便是有良心的父母官想翻案,也因为“证据确凿”而无从下手。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2)

如陈其元所记载,“宰白鸭”这样的事例最开始出现在乾隆年间,在福建、泉州以及潮州、惠州等沿海地区尤其常见。但是规模尚小没有引起官方的重视,等到了道光年间,广西、江西、浙江、湖南等地区也开始频繁出现“宰白鸭”类似的案子。根据《清实录》统计,仅仅是在福建这个地区每年因为顶包替死而结案的案子足足有百余起,这是落实到文案上的,那没有记载的还不知有多少起呢。

在古代用钱买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道光皇帝曾对此现象龙颜大怒,当即就向各地官员下达了严禁这种非法行为的命令。可是这种事可不是说一说就能杜绝的,首先一部分官员办案昏庸没有追究到底的信念,收了好处就给人办事。其次上来顶包的“犯人”来之前把口供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他自己都承认自己*人,还签字画押了,这玩意寻死谁能拦住?

采用《我不是药神》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治不好,那就是穷病!是的,这种被宰的白鸭,往往就是得了穷病,治不好。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3)

清朝有位叫陈鳌的官员曾经破解了一起“宰白鸭”的冤假错案,凶手*了人之后让一个面黄肌瘦的瘦弱孩子前来伏法。陈鳌当即就判断出这是一件顶包案,尽管这位少年对自己的行凶过程描述得十分详细。但是在陈鳌的开导下,少年最终还是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承认自己是被冤枉的,于是陈鳌将此案打回下属县城要求重申。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这位少年又一次被送了回来,还是承认自己有罪,陈鳌不解,百般劝解无果。最终只能以处死这个少年为果结案,陈鳌难以释怀,便在行刑前询问这位少年为什么不翻案,少年哭着说:

“极感公解网恩,然发回之后,县官更加酷刑,求死不得;父母又来骂曰:‘卖尔之钱已用尽,尔乃翻供,以害父母乎?若出狱,必处尔死!’我思进退皆死,毋宁顺父母而死耳。”

此番言语令陈鳌心灰意冷,可以看出“宰白鸭”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官方下达几个命令就能解决得了,那么就像我们开头时所问的,为何会发生“宰白鸭”这样蔑视法令的事情呢?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4)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古时的法律制度是不健全的,相信不光清朝再往前倒几个朝代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那个时候信息交流不发达,每个案件不可能透明公开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没有媒体也没有舆论压力,所以很多富家子弟仗着自己家产万贯,钻法律的空子也是难免。

其次,部分清朝地方政府为官不仁,也正因为天高皇帝远,皇上不可能每件案子都亲自批申,地方官手握生*大权。心黑一点的收了钱的就办事,也不在乎是不是冤假错案;懒政怠政的虽然不收钱不勾结地方豪绅,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口供对上了就直接判了;少数拥有责任心的官员,例如陈鳌这样的即便是翻了案,也不能改变“宰白鸭”盛行的现状。

最后,清朝底层人民的生活已经难以想象有多么贫苦了,为了钱就甘愿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或者亲朋好友的命卖出去,上演一出周瑜打黄盖的“好戏”,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基层地方官懒得追问,贫寒家庭愚昧无知,更为悲哀的是百姓对此还习以为常,这样的社会风气就制造了“宰白鸭”这种陋习滋生的土壤。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5)

二月河老先生好像很喜欢披露清朝这个陋习,不仅《雍正王朝》中有刑部冤案一说。在小说《康熙皇帝》中也有一段“宰白鸭”的故事,讲的是康熙帝下令处死一个强~奸少女的恶霸。行刑那天康熙帝刚好在附近喝茶,结果发现根本不是同一个人,结果店小二劝他:

“万岁爷不知,如今,有那一等一的大户,犯了法,又不想去死,就花钱买个替身……这就叫宰白鸭。凡是当白鸭的,不是穷得没法儿活,就是家里出了大事,急等用钱,只好拿命去换了。”

到了清朝末年,还有一桩“宰白鸭”案子,叫王树汶案:

也是冒名顶罪,但是王树汶并不知道自己会判死,结果行刑那天,拉车的骡子受惊,跑到了城隍庙。正好惊动了督办该案的河南巡抚涂宗瀛,他觉得事情很蹊跷:

一是这个王树汶才十五岁,身材过于瘦小,根本不可能*人;二是这个案子是自己督办的案子,底下的人竟然也敢徇私舞弊,实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中;三是,本来就要砍头了,但是一群差役竟然拉不住一头骡子,冥冥之中犹如神助,这是天意,不能*。

*鸭子可以*头吗,*鸭子*不死怎么办(6)

重审之路也一波三折,总之还是慈禧“老佛爷”最终下令释放了王树汶,很多徇私舞弊的官员没有受到追究,而真正的*人凶手却逍遥法外,反而是为民请愿的邓州知府朱光第:

“贫不能归,竟卒于豫。”

清朝腐败到如此地步,不亡那就真怪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