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苏州,城市乡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餐饮店是一家家扎着堆的面馆,苏州人对面条的喜爱完全不输于北方人。
面条的文化可追溯到北宋,因为在宋朝前,面条有汤饼、不托等称谓,至北宋时始称为面。
生面可分为细面、阔面,还有熟面,即俗称杠棒面或棍面,然而挂面是昆山首创,据《玉峰志》卷下《土产·食物》里记载:“药棋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可作为远方馈,虽都人,朝贵亦争致之。”
由此可见,当时的苏州面条,制作精细,已风靡全国。
苏式面的三大灵魂
苏州的面,是宽汤、硬面、重浇头。所以,汤头、面条、浇头是苏式面的三大灵魂,当面下在锅里,灵魂就得到了升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苏式面制作技艺:
01 吊汤
俗话说:“厨师的汤,艺人的腔”。面店都十分重视吊汤,以口味鲜美为号召。“吊汤”成为各个面店的法宝,大小面店都将汤料的配方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
去苏州面馆吃面,首先要选汤,一般分“红汤”和“白汤”。“吊白汤”要用上好的土鸡、大骨、蹄髈加以蟮骨、虾壳、螺蛳等湖鲜,还要加入秘制调料,以文火慢熬将近一天,熬出的白汤清而不油,色泽透亮,犹如琥珀、一清见底。
“吊红汤”不是简单地在白汤里加入酱油和糖,考究的是用五花肉经过数小时的烧制焖熬出来的酱汁和白汤混和。如用酱油、味精等直接调味出来的汤,老食客抿一口就能分辩出来,吃后还会口干,这样的店家开不长久。
吊好的原汤如同卤菜店的老卤一般,是万万不可全部用完的,因为用剩下的汤再吊新汤才能将这锅汤越吊越美味。如此便成了老汤,越是年代久远,汤味越是浓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