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炒肉的最简单做法,菠萝炒肉做法大全家常菜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0 22:14:05

欢迎关注《文学博山》

菠萝炒肉

今天,我“创造”了一道新菜--菠萝炒肉。

起因很简单,冻肉化了一天,老妈炒菜没用完,必须处理防止坏掉。本想做盐煎肉或者孜然味,纠结之际,看到手边剩下的半盘菠萝,心里估量、预设了一下口感,便一股脑混合。锅中食材在沸腾,刷着碗的一分钟,我快速思考如何调配:菠萝咕咾肉为基底 江浙菜甜鲜增色 鲁菜酱香衬托。撒糖、盐和味极鲜,过油焦香,10秒出锅。吃到嘴里,很神奇,菠萝几乎不倒牙了,而肉也不腻,虽然当时为防止糊锅,故意多倒了油。肉没有经过裹面糊的炸制,也很清爽,还透露着阵阵热带的果香。我吃得不亦乐乎。思绪随着味蕾,升腾而起,回忆、感觉、联想涌上心头。

菠萝炒肉的最简单做法,菠萝炒肉做法大全家常菜(1)

3 岁起,我就喜欢看做菜,那时候爸爸一手抱着我,一手炒菜; 6 岁第一次炒菜后,便更加热爱; 20 到 27 岁的 7 年间,很喜欢为家人、朋友做各种料理,不论是一桌子中餐,还是旅居外地学的小吃或西餐。记得 12 岁那年,和爸爸一起去峨眉山吃老四川,我们点了麻婆豆腐和水煮肉片,吃的时候,爸爸就问我这菜是怎么做的。当时我说了一通,还认为水煮肉片里的小油菜和粉条,是丢进去汤里煮熟的。爸爸笑着说,这两个食材,应该是早焯过,七八分熟,整体快熟的时候加进去;至于麻婆豆腐,先要热水烫软豆腐保持软嫩,最后一步是油泼花椒面,再次烘托,加麻增香。“菜吃了,就得知道怎么做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走过一个地方,吃过便会留心,遇到喜欢的,总要回来还原,口感要一模一样才觉得满足,有一种摸清了门道的快乐;在调节配合之中,也有运筹帷幄、了然于胸的畅快。外出就餐,发现店家一点变化,还会心生疑惑和感慨,“曾经沧海难为水”。只是,我没有遇到过最喜欢的菜,没有在吃菜的时候,发出过“不可复制”和“唯一”之感。而今晚的菜是最满意的一次,因为是自己设计、创作,不是模仿或改良。我突然明白,学过再多的菜,吃过再多的菜,最终不如自己动手做出独一无二的美食快乐。

以前对料理的理解,是尊重食物的本性,与其他食材、烹饪方式配合,共同形成一曲协奏,越和谐,味道则越好。吃的时候,氛围和对象很重要,有时记忆是心情的产物。而今天,我感受到的是,食材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冷透的米,做蛋炒饭或锅巴更好吃,如果用新出锅的米,反而增加了制作难度。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工作的处理,是否也是这样的道理呢?所谓的“矛盾”,更多的是采用了不恰当的相处方式。甚至很多的矛盾本来并不存在,是人为的理解、定义,让事情难以处理;加上缺乏沟通,没有一方肯持续妥协,矛盾便会升级,直至冲突产生,误解则容易更深。记得大学学语言学,第一个概念就是“语言”和“言语”。语言是基本的语法规则,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语言体系。当时学的懵懵懂懂,而真的感受到索绪尔先生的智慧时,则已是“眼泪知道”的“欲语泪先流”了。一个人的言语,饱含认知、情绪、经历、知识、心理状态、诉求等等,想要读懂太难,尤其是话语常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脱口而出,随感觉而走,就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不知不觉是自然,后知后觉是常态。终其一生,能够读懂自己,已是不易。而解读自我的过程,更是与外界融合的过程:多一分理解,便多一份从容和豁达;多一分发现,便多一份允许和包容。

用今晚所得回看教学工作,青少年生命力旺盛,探索欲、求知欲的强烈和能力的不匹配,情感又真挚浓烈,身心发育还不甚成熟。作为老师,除去之前的理解、包容、鼓励,我想更重要的是想出解决办法和用心陪伴。而语文老师,带给小孩子们创造的快乐,大概就是文字和写作了吧。学习也同做菜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找到快乐,也发现不足,将希望留在下一次。遗憾,也可以是一种完美。

菠萝炒肉的最简单做法,菠萝炒肉做法大全家常菜(2)

而刚刚,我身处闽南的朋友回复说,他们当地人有这种吃法,瞬间消解了我的独创,哈哈。但心里很暖,因为我们相隔千里,却吃到了同样的菜;从未到过闽南的我,竟然与当地人心有灵犀;而我在做完的第一时间发给她的挂念,她对我的回应,还告诉我有菠萝排骨的做法,是永远的幸福瞬间。

保持对幸福的感知力和发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菠萝炒肉,一份意味深厚的回忆、思绪、情谊。

菠萝炒肉的最简单做法,菠萝炒肉做法大全家常菜(3)

作者简介:焦清风,现为博山地区语文教师,《文学博山》组委会成员。爱孩子,爱思考,爱生活,爱写作。

壹点号 文学博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