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开会要高效,顺序很重要。掌握诀窍,让会议成果翻倍!
我们得承认,有些会议就像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
但有些会议却像打了鸡血,让人精神焕发,收获满满。
为什么?
因为开会是个技术活,领导者要是没两把刷子,这会议恐怕就得成了“低效率”和“斗志*手”的代名词。
这其中的差别,关键在于会议的组织者和主持者是否掌握了开会的“诀窍”,尤其是表达的顺序。
01
跟下属开会的正确顺序
那些目标模糊、议题散漫的会议,咱们都见识过吧?
讨论得热火朝天,最后却啥也没解决。
这种会议,简直就是时间和精力的“黑洞”。
所以,领导者得牢记开会的正确顺序,别让会议成了无头苍蝇。
1、先谈目标——到底要干啥?
会议一开始,就得明确目标。
这目标得具体、可衡量,别整那些笼统、模糊的。
比如你说“提升销售额”,那得具体到提升多少,怎么提升。
这样大家才能有个明确的方向,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却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往往急于展开讨论,却忽略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结果导致会议效率低下,甚至无果而终。
2、再谈现状——问题出在哪儿?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得分析现状。
这一步得客观、全面,把问题挖个底朝天。别怕揭短,更别主观臆断。
让团队成员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把问题摊开了讲,这样才能找到病根儿。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却常常在这一步上栽跟头。
他们要么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要么主观臆断、情绪化表达。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纷争。
3、商讨方案——咋解决这问题?
问题找到了,那就得想办法解决。
这时候,领导者得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
别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更别让下属们争吵不休。
得引导大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集思广益,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却常常在这一环节上“卡壳”。
他们要么自己包办一切、不听取下属的意见;要么任由下属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打击团队的士气和信心。
4、确认落实——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完成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确认落实。
会议结束了,得明确责任人、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这样大家才能心里有数,知道接下来该干啥。
还得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决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不然的话,会议开得再好也白搭。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要么对决议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监督;要么对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相互推诿扯皮。
02
和上级开会的顺序
跟上级开会,很多下属心里都犯怵。怕表现不好,怕挨批。
其实啊,这种心态大可不必。跟上级开会,关键是得冷静、客观,按照正确的顺序来。
1. 先说问题——遇到啥困难了?
跟上级开会时,首先得简明扼要地陈述当前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得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的,能够直接反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同时还得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让上级能够全面了解情况。这样上级才能给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下属却常常在这一步上“掉链子”。
他们要么对问题遮遮掩掩、不敢直言;要么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态度产生怀疑。
2、 再谈影响——会有啥后果?
阐述了问题之后,还得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可能对工作进度、团队士气或公司业绩等方面造成的具体影响。
这样上级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和支持你的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下属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往往只关注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引起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反而会让上级认为下属缺乏全局观念和责任心。
3、个人建议——应该这么办
作为下属,在向上级反映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可以展现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还能让上级对你的工作能力和判断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啦,提出的建议得是经过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哈,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才行。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下属却常常在这一步上“失分”。
他们要么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要么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难以操作。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态度产生更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