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中,不论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都称呼武则天是圣人,但是通常来说关于皇帝的称呼,大多数是皇上,万岁,陛下等,为什么要称呼武则天是圣人呢?
历史上也真的称呼武则天是圣人吗?
其实这个“圣人”不是单单指的武则天,而是在唐朝,所有的皇帝都叫“圣人”。
唐高宗李治曾经和武则天一同上朝,就史称二圣临朝。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有两个帝王,这也为了后来的武则天登基打下了基础。
“圣人”这两个字出自《礼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就是说坐北朝南治理天下的人叫“圣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皇帝。
所以人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众人山呼万岁的场面在唐朝是没有的。
除了唐朝,历代对皇帝的称呼还蛮有意思的,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位列正史的统治者,总共有24朝,829位皇帝。
他们不是全都称为皇帝,比如在秦朝以前,就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商朝前期的统治者基本都称“王”,比如商纣王。
周朝时期,如“周文王”,“周武王”。
嬴政统一华夏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古有天皇、地黄,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
嬴政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便取了三皇中的皇字,五帝中的帝字,自称皇帝。
秦朝时期,人们称呼皇帝为陛下,陛下的陛字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
到了西汉后期,后宫和近臣开始称呼皇帝为“大家”,这个称呼只有和皇帝关系比较近的人才能叫。
而西汉的普通文武百官则只能称呼皇帝为“天家”。
到了三国时期,这时候的主角就不是皇帝了,而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他们是后期才称帝的,在他们没称帝之前。一般称呼他们是“主公”。
称帝之后则被称呼为“陛下”,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都称皇帝为陛下。到了隋唐时期,皇帝被称为圣人。
《老子》、《庄子》里就有圣人的专门描述。
圣人在这些著作中,被誉为最高的统治者,圣人还有“与圣比肩”,“见贤思齐”的意思。
皇帝们喜欢用圣人的称呼,是因为皇帝希望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诸位圣贤平起平坐,享受人们的崇拜,进一步树立皇帝的权威。
武周时期,阴盛阳衰,圣人大规模的重用女性官员,还废除了女性的和亲制度。
甚至连拜堂女子也可以只拜不跪,而男子拜堂是需要跪的,那个时期的女性地位极高
到了宋朝,皇帝的称呼就变为了“官家”,到了明朝后期,开始崇信道教,那时候的皇帝称为“帝君”或“道君”。
到了清朝,汉臣称皇帝为皇上,满臣称皇帝为皇帝主子或者万岁爷。
不止是皇上的称呼多有不同,皇上对皇后的称谓也不只是皇后一个称呼。
记得前几天看西游记的时候,乌鸡国的国王称呼皇后为梓童,我当时以为这是皇后的小名,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梓是木中的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