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语义
典故: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珠落玉盘、秋月春风、杜鹃啼血、司马青衫。
语义:〔略〕。
出处:1、唐·白居易《琵琶行》;2、北宋·欧阳修《新唐书·白居易传》。
白居易画像
二、《琵琶行》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遇刺、副相受伤,朝野震惊,舆论哗然。当时白居易任东宫之官,他忠贞为国,不计身份,立即上书,主张严缉凶手,以肃纲纪,可是,当权者认为,他不是言官,有“擅越职分”之嫌,而贬为江州司马。
公忠见谤,体国受贬,沉重地打击了他,他“济世”理想破灭,行事逐渐转向“独善其身”,思想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年秋天,浔阳江头送客,他遇见一位年少红极一时,而年长委身商人,心情抑郁的琵琶女,联系自己的不幸遭遇,心为所动,遂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便创作了这首歌行体《琵琶行》。
正文前小序,简介了上述情况,并定下全诗凄切的感情基调。全诗4段,88句,凡616言。
琵琶行画
三、《琵琶行》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琵琶行》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写了一个完整的诗体故事。
全诗从“送客、寻声”起笔,接着写“邀弹、诉衷、感慨”,一共四个情节,互相关联,层层推进,分则独立场景,合则完整故事。
第一段、前14句,故事的开端。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背景下,诗人送客时,“忽闻水上琵琶声”,而主客都“忘归、不发”了,这便引出琵琶女出场。
忽闻水上琵琶声
经过“寻声、 暗问、移船、添酒、千呼万唤”等一系列动作,终于让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极难为情地亮相了。
琵琶女的出场,诗人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闻其言,先显其情,让她在月色溶溶,江水茫茫的背景中,以“半遮面”的真容亮相。这一肖像描写,显示了琵琶女怀沦落之恨,有难言之痛,不便明说,又不愿见人的传神情态。活色生香,楚楚动人。这就是故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