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理学在什么朝代成为代表,简述朱熹的理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3 02:10:31

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03

第三就是他著名的理学思想体系了。在讲解他的理学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熹。

朱熹于公元1130年,出生在宋朝南剑州尤溪,也就是在今天的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二程”,也就程颢和程颐,他们两兄弟开创了新儒家的理学思想,而直到100多年后的朱熹将理学的思想体系推向顶峰,朱熹也与“二程”合称为:“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都很大,他的理学思想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被人尊称为朱子,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

朱熹的理学在什么朝代成为代表,简述朱熹的理学(5)

朱熹或称为朱子也是一位多产的思想家。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比西方另一位高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还多出好几倍。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等等。新儒家认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最重要的课本,朱熹将它们编在一起,合称“四书”,而且还为它们作注,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据说,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修改他作的注。

04

在哲学思想方面,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核心:“理”或称“道”、“太极”。

朱熹的理学思想中的“理”有几个方面的思想内涵。

首先,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属于世间万物的本原,是属于宇宙的第一范畴,类似于道家的“道”。在理之后是气,气是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气是世间万物所构成的质料。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总之,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其次,理是事物的规律。他认为一切物都有其自己特殊的性,即有理。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和真理。新儒家用“极”这个字表示事物最高的理想的原型。至于宇宙,也应该有一个终极的理。朱熹称之为“太极”。朱熹说:“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朱熹的理学在什么朝代成为代表,简述朱熹的理学(6)

第三,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第四,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人性问题上,朱熹直接继承了张载和二程的思想。张载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认为人性的善恶是禀气不同所造成的。朱熹也非常认同,在张、程思想的基础上,朱熹又全面论证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

05

他提出“理”在人未形成之前就浑然于天空,人一旦形成之后便附于人体,成为先验禀赋于人心的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是先天的善性所在,人人皆有,故名“天命之性”。人体形成之时,必禀此气,由于气精粗、厚薄、清浊、久暂的不同,就产生了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它有善有恶,名曰“气质之性”。上述二性并存于人身,这就是朱熹的人性二元论观点。

按朱熹理论,就完全解决了性善性恶之争的老问题。朱熹说:论性,要须先识得性是个什么样物事。朱熹赞同程颐的“性即理也”的说法,理当然不会是恶的,所以人性也不是恶的。但是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心即性,到底是“理即性”还是“心即性”,这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争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朱熹的理学在什么朝代成为代表,简述朱熹的理学(7)

王阳明

06

我们从理与气的关系、理与道德伦理、理与事物规律、以及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显然朱熹把程朱理学中的“理”说的更加清晰,并且他将“理”和“气”的关系也进行了明确,也就是“理在气先”。同时,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有“理”,那就只能有“形而上”的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具体的物质世界,必须有“气”,并在气上面加上“理”的模式才有可能。

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熹的理学在什么朝代成为代表,简述朱熹的理学(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