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出新黄。
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秋天的香花中,最值得“玩味”的香花当属桂花。古时称桂花为“木犀”,其香清芬沤郁,沁人心脾。宋代,人们常把桂花捣成花泥,制作芳香的串珠佩戴。宋人史达祖曾以“赋木犀香数珠”为题,咏成一首《西江月》词:
三十六宫月冷,百单八颗香悬。只宜结赠散花天。金粟分身显现。指嫩香随甲影,颈寒秋入云边。未忘灵鹫旧因缘。赢得今生圆转。
通过史达祖《西江月》词中“百单八颗香悬”,可知当时是以108颗香珠串成的长念珠。桂花制作的香珠物美价廉,是南宋代夜市上热卖香品之一,吴自牧《梦粱录》“夜市”条载:
夏秋多扑青纱、黄草帐子、挑金纱、异巧香袋儿、木犀香数珠、梧桐数珠、藏香……
宋末元初陈栎也曾作诗《木犀珠》,夸赞以桂花为原料制作的香珠:
岩树初开金粟明,累累如贯耀人睛。
非生蚌殻圆还皎,若比龙涎馥更清。
分种元从天上落,粉身今捻掌中轻。
莫言合浦光常在,敛袖归懐夙有情。
诗中形容“木犀珠”,形圆色洁如珍珠一般,香气比龙涎香还要清馥。“敛袖归懐夙有情”木犀珠可戴在手腕上当做“腕香珠”或置于怀中,如香囊一样起到香身熏衣的作用。
桂花是极好的制香花材,在文人的炉鼎之中更是少不了桂花的芳香,杨万里《烧香》:“呼儿急取烝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古时,桂花主题的熏香很多,最简的方法是把新鲜桂花稍微蒸一下,晒干,即可当做熏香使用,林洪《山家清供》载:
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
杨万里《烧香》诗提到的“烝木犀”就是此法制作。更讲究些的是用桂花加蜂蜜制作,陈敬《陈氏香谱》“木犀香”:
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捺入磁器中,入地埋荫,愈久愈奇。取出却入乳钵研匀,拍成饼子,油纸褁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可犯手,剪之为妙。
宋人朱翌有《王令收桂花蜜渍埳地瘗三月启之如新》一诗,说的就是以蜂蜜浸渍桂花制作“木犀香”:
桂花老月窟,堕地散金蕊。
长忧风雨馀,失此香旖旎。
抚树三叹息,留花姑少俟。
枕中有仙方,解使香不死。
蜜蜂喜输粮,馀润获渐靡。
瘗深阅三月,发覆验封玺。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
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
氤氲缥缈间,可以降月姊。
自兹闻四时,何止名七里。
把蜂蜜浸渍好的桂花,地埋窨藏三个月,待桂花花期过后,于炉中焚爇“木犀香”,居室中徐徐飘荡的桂花香气,让人犹如置身在桂花盛开的秋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