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辅会战斯大林不听朱可夫劝阻强行微操并葬送了三个集团军(这是个题点),随后在莫斯科的门户维亚济马葬送了两个方面军,至此,苏联红军可谓是距离亡国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无数历史学家都在杜撰中写道,德军士兵甚至能看到克里姆林宫上方的红星。一时间,人们仿佛回到了1812年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刻,只不过这时兵临城下的不是法兰西,而是德意志。
然而苏联早已经不是沙皇时期的俄罗斯,苏联爆发出了异常强大的国民精神。即使在敌军百万大军兵临城下,天上的飞机一直在轰炸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出现混乱。工厂的工人们依旧在工作,学生们依旧在上课,只有国家科研机关和相关重要工业设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向东迁移。任何间谍和叛徒企图破坏稳定的行为都被立刻平息,相关人员全被当场枪决。同时所有的明星,包括当时红极一时的演员奥尔洛娃依旧在炮火声中演出以抚平民心。一时间莫斯科的状况甚至比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还要好上不少。
在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斯大林力排众议,让士兵和学校学员们荷枪实弹参与阅兵。甚至不怕德国针对性的轰炸,并提出:如果有士兵被德国人的炮弹炸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立刻将死伤士兵营救并处理完毕,防空高炮部队需要保证莫斯科红场阅兵时期的绝对安全。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继续阅兵。阅兵结束,所有士兵即刻开赴前线。
而随着秋冬交际道路泥泞以及苏联高强度的阻击和敌后游击,德国人准备积蓄力量在1941年冬天道路被冰冻后展开新一轮的攻势。而苏联人在快速增兵的同时也从西伯利亚远东军区调集了大量部队。直至红场阅兵的时候,西伯利亚远东军区已经调集了超过10万红军,而科研及政府部门已经完成了东调,留在莫斯科的只有党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作战组。其余的外交党政机关全部迁往古比雪夫。
而当凛冬到来,德国发动冬季攻势的时候,除了刺骨的寒冬以外,德国人需要面对的不再是缺少军官和指挥,士气低落的苏军。而是一支武装到牙齿,士气高涨且补充了军官的由苏联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神朱可夫元帅率领的苏联红军。德国人在战斗的时候发现这些苏联士兵与基辅战役时期的苏军士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战术配合密切且灵活的T-34坦克(虽然没有电台,但是以坦克伏击战术为首的坦克战术加上T-34坦克优秀的性能,这一时期的苏联在装甲力量上是优于德军的)还是滑着雪橇与德国人死磕的红军士兵,德军与红军的战损比一时间呈现出1:1的数字。而德军的后勤短板也在此时显现了出来,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和士气低落给予了纳粹德国最后一击。
终于在1942年4月,德国与苏联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拉锯战对于德国这个两线作战、资源短缺且缺少战略纵深的国家来说是必败的。而至于真正意义上的苏联反败为胜,这就是1943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