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可谓源远流长,由此甚至发展出了华夏民族所独有的玉文化。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根据孔子和孟子的理论总结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古人根据玉石的特点与人文背景的结合,在后来制作的玉器中,完美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传统玉雕题材都包含着吉祥的寓意与美好的祝愿。
金代花佩一对 首都博物馆
古时“六器”,又称“六瑞”,即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六种玉器。
六器主要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法器,《周礼.春秋.大宗伯》曾记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六器”。
这也告诉了我们玉器最早的作用,就是用于礼仪和祭祀,后来逐步走下神坛,成为佩戴的物品,因为玉有着与天地神灵沟通的能力,古人相信,佩玉是可以辟邪祈福,降妖除魔的。
一、选择玉用于做辟邪护身符的背景辟邪是一种传统的玉器题材,“护身符”是一种西方文化的说法,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护身符”就是我们的玉辟邪。我们是农耕社会,从远古时代到现代文明社会,农耕文明的意识形态,对所有的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愿望。玉石由石而生,脱胎于石,在万物之中凝结铸造自己独特的品格和质地,将自己与普通石头远远的区别开来,受人推崇与膜拜,被人珍视所收藏。
元末明初的凌霄花带跨 首都博物馆
古人历来信奉“玉可辟邪”,用玉作为与天地神仙沟通的礼具几乎与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时间一样久远;由于玉石的结构特殊,所谓的温润就是因为玉的结构构造不同于其他矿物质,其折射的光线和反射弧不同,给人以温润的视觉感应。
相传玉在夜晚能发出的奇特的光泽,可以驱妖辟邪,益寿保身,特别是它的特殊稀缺性,在远古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能作为历代皇室贵族的珍藏和佩缀,作为权力和特权的象征,即使死后也要随其一同入葬;而这些习俗,都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祝愿与美好向往、也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二、玉质辟邪护身符产生的时间古人在治玉的过程中,早期的玉器图形都是根据眼中所能观察到的宇宙万象进行模仿和创造,譬如红山文化中出现的勾云型佩,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出现的玉璧,玉琮等等,还有早期用于礼天祭祀的六瑞,几乎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但是根据“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红山文化的猪龙、龟、石家河文化的鹰、虎,还有其他各地出土的各种动物形制的片雕、圆雕都是以神似型不同的外观存在。
明代如意花卉带跨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模拟人形或者动物形态的玉器开始出现,各地祭祀中人形的玉器和圆雕的动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可能就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仪式或象征物品。
到了战汉以后,玉器作为配饰使用,器形的选择和寓意也开始多样化了起来,生活化和实用器开始普及,晋唐以后,玉器进入官员士大夫和富裕的消费阶层,玉器的制造也从神似,王用走入民间,民俗的内容开始出现,在发簪、玉梳背上都可以看到。到了辽、金、元时期各地出土的各种龟莲题材的玉雕制品,就是雕龟于莲叶之上。既有浓重的民俗意味,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生活情趣,龟有长寿之意,也是一种重要的祥瑞之物。
宋代开始大量出现的莲花童子,将喜庆、祥和的玉器吉祥图案与心中期盼的向往生活祝愿结合在一起,得到上自帝王下至普通市民阶层的普遍青睐莲,用莲花和童子合在一起,表示连连得子,也是战争时期,对人口需求的真实反映。也是文人社会开始将人文的情怀逐步与生活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直接体现。
到了明代后期,在玉器雕琢上民俗寓意开始占据主流的创作思想,玉工治玉往往采用一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纹饰,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对清代玉器制作有很大的影响。
清代玉器的吉祥图案有仙人、佛像、动物、植物,有的还点缀着禄、寿、福、吉祥、双喜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