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奢对赵括的这个评价,被当成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有力证据。(笔者先不反驳,接下来还会说到这个话题。)
三、赵括和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秦赵是实力最强的两国,秦朝名将如云,赵国也不乏名将,除了上述所说的廉颇、赵奢之外,赵国还有李牧、乐毅等人。但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奢已经去世,李牧当时还很年轻,尚未成名。乐毅也刚从燕国投奔赵国,其心未附。因此,战争伊始,廉颇是赵国将领的不二人选。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也很特殊,公元前270年,秦军攻打韩国,韩桓惠王在惊恐之余,立即割地求和,但韩国的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意向秦国低头,带着上党17座城池投奔赵国。赵孝成王不费一兵一卒,坐收17座城池,非常高兴。然而,这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昭王派王龁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派廉颇迎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云: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
最初,廉颇取得小胜,随后,秦国出兵击败了廉颇,占据了赵国两个据点。廉颇知道秦军勇猛狡诈,于是筑起围墙,打算和秦国打持久战。而背后的赵孝成王觉得廉颇胆小怯战,几次派人督促廉颇速战速决。
秦军知道,廉颇久经沙场,若铁了心做防守,必将滴水不漏。此时,秦国丞相范睢想出一个“反间计”,他派人带重金到赵国,散布谣言云: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意思是说,秦国并不忌惮廉颇,忌惮的是赵奢之子赵括。
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召赵括入宫。赵括此时尚且年轻,知名度不高,他已经见到赵孝成王,便侃侃而谈,还说打败秦国不在话下,赵孝成王大喜,立即派赵括前往军中接替廉颇担任主将。
赵括到达长平之后,更改了廉颇的作战方针,更换将领,改守为攻。秦昭襄王得知赵国换将,也暗中更换了将领,派白起为上将军,全权指挥战事,把王龁降为副将。
白起乃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就算赵国没有换帅,廉颇也不一定有战胜白起的实力,何况赵括呢?赵括进攻秦军时,白起佯装败退,赵括乘胜出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然后被白起截断了后路。赵括发现被秦军包围,立即下令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攻为守。赵括挡住了白起的攻击,但接下来,他面临一个大问题:粮道被断,将士们无法裹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