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遗址
在那烂陀寺5年,玄奘从一名插班生迅速成为博士生,还被评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也是唐三藏的由来),同时,他还兼学了婆罗门经典,掌握了多门外语(当时印度小国林立)。
按理说,玄奘的人生理想全部实现,不仅找到了高考老师,寻得了标准答案,还挤进了教师队伍,成为学术权威。此时,他完全可以象《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成为西天一佛,享受终生荣誉。也可以像今天不少海外学子一样,取得绿卡(他甚至不需要取,很多国王哭着喊着要送给他),成为别国公民。
但是,玄奘始终没忘初心,没忘当年那些盗版经书带给他的困惑。在公元641年,玄奘拒绝了多个国王的挽留,再次踏上了归程。又花了4年多时间,才于公元645年回到了大唐。在进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
唐太宗有感于他执著的精神,同时也急需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让玄奘将取经经历记载下来。于是一年之后,一本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诞生,书中详细记载了玄奘走过的西行路线及亲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不仅是研究古代西域及古印度的重要著作,也是史上第一本西游记著作。
三
那么,在《大唐西域记》里,唐僧师徒是个什么形象呢?玄奘法师有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是否有观音菩萨沿途保护?
答案是:有部分人物的影子!但与今天《西游记》里的人设完全不同。
首先,玄奘法师的父亲并不是开国丞相殷开山的女婿。
玄奘的父亲叫陈惠,祖上曾经很辉煌,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了。陈惠只做过江陵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他就隐居乡间当起了农民。不过,他同《西游记》里的陈光蕊一样,长得身高体壮、美眉朗目,是个标准的帅小伙。他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敬仰。
陈惠共生了四个儿子,玄奘排行老幺。从小,玄奘就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父亲去世后,又跟着二哥长捷法师学佛经,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宅心仁厚的品德。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唐太宗的干弟弟,也就是女儿国国王口里的“御弟哥哥”,但在历史上,他与唐王只是相差千里的君臣关系。
不过,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取经路上有一个国家叫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区),国王鞠文泰非常仰慕玄奘的学识,非要留他下来当大法师,玄奘死活不同意。后来见走不脱,干脆拒食。
让我放弃信念,不如让我去死。
四天四夜之后,玄奘奄奄一息了,但态度仍没一丝改变。高昌王终于被他取经的决心所感动,不仅放他西行,还与他结拜为兄弟,这就是“御弟哥哥”的由来。
《西游记》中,唐僧是个爱哭、爱念孙悟空紧箍咒的人物,并且是如来的二徒弟,典型的佛二代,吃了他的肉,就能长生不老。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其实同当前热播动画番剧《西行纪》中的唐三藏更相似一些。他同我们一样,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信仰和个性。
在《西行纪》中,唐三藏有至亲至爱,可惜全部死去,因此投身佛门。他听从如来安排,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回来后才发现,陷入了一个阴谋。孙悟空奋起反击,在与三眼神将战斗的关键时刻,误听*心观音劝解,念起了紧箍咒,导致孙悟空战败被*。
这样的结局让他追悔未及,从此,隐居长安醉生梦死十六年,人生完全颓废。至到有一天白狼将他唤醒,他才幡然醒悟,重新找回徒弟,组队护送奇经到西天极乐世界。
纵观玄奘法师、唐僧和唐三藏,我们就会发现,这三个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一个字“仁”。
仁,从人从二,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为信仰献身,《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佛而献身,《西行纪》中的唐三藏为大爱献身,这体现了“仁”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含义。
四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灵魂人物,正是靠着他的保护,唐僧才到西天取到真经。同时,他也是一个见到玉帝也不低头、见到如来也不服输的狂人。
那么,在第一本西游记中,他是个什么形象呢?
据说,孙悟空的原型名叫石磐陀,是玄奘法师取经路上收的第一个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