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的逻辑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5 17:41:58

二十五、证伪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交锋

虽然证伪主义是可以很好的检验科学和非科学的工具,但它依然有漏洞。根据奥卡姆剃刀理论,我们选择科学理论的原则不是哪个更接近真理,而是哪个更简洁实用。所以旧理论被新理论替代,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新证据越来越多,支持旧理论的科学家不断给证据找理由,直到所有的理由堆积在一起比新理论还复杂,还难以接受的时候,新的理论就被旧的理论替代了,这依据的核心其实是实用主义。所以科学也可被总结为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也就是说,科学就是在一堆科学假设中,挑选一个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和观测数据,而且表述尽量简洁,还可以被证伪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最科学的。波普尔提出,我们不能证明世上存在普遍的规律,但人类为了生存,为了便于使用理论,必须要在各种混乱的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来,也就是说,人类是带着“总结规律”的目的去观察、去总结经验的,因为发现了各种普世的规律。为什么宇宙中存在普世的物理规律?因为人类需要,这样人类改造自然才方便。问了半天,寻找了半天,又回到了实用主义的范围里。

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的逻辑是什么(9)

二十六、选择的权利与责任

萨特是典型的60年代的欧洲知识分子,因为形而上学到这已经被批评的体无完肤了,形而上学不可能,先验真理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在形而上学毁灭之后,世上没有了绝对真理,也没了先验真理,世上没有什么确信无疑的事,只有我存在毋庸置疑,哲学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了,现在又什么也不相信,唯一相信只有“我存在”。

萨特和克尔凯郭尔一样,强调自我选择的意义,反对随波追流的行为,即使没选也是一种自由。在强调自由的同时,萨特还强调责任,既然有了选择的自由,就要承担选择的责任。因此自由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反倒因为责任的增多给人增加负担。这也是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盲从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的逻辑是什么(10)

二十七、世界是荒谬的

加缪与萨特一样都是法国人,加缪比萨特小8岁。加缪不认为自己的观点属于“存在主义”,但大众基本不理会这茬,还是认为他的哲学属于存在主义。加缪最有名的观点是,世界是荒谬的。具体来说,假如这个世界有终极真理,那么意味着在这个世界里有某种高于一切、比任何事物都重要的东西。那么人的存在就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最重要的真理或者按照这个真理的指导生活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人生意义。但形而上学不存在以后,目的消失了,这个世界没有了终极真理,那就没有什么必须无条件为之奋斗的目的。

当人意识到人生没有目的的时候,对目的本能渴望和没有目的的现实会产生强烈的冲突,产生荒谬感。为什么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询问,渴望别人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渴望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就是想给自己的人生找个目标,祛除虚无主义带来的强烈不适感。但形而上学却说,没有办法祛除,所以加缪认为,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比如许多人奋斗许久,却发现自己的奋斗并不值得,原有目标开始崩溃,如果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目标就会感到这个世界荒谬,人的本质荒谬。其实人生的荒谬远不止如此,很多人曾经设想过的精彩人生或旅程,有高潮有结尾,但现实却总是和想象发生冲突,这时候荒谬感就产生了。

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的逻辑是什么(11)

二十八、人生的意义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有无数种,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或许只有直面死亡,思考死亡的时候,才可以把这件事想明白。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人生的问题的解答在于对这个问题的消除”,就像人小的时候会问“人为什么活着”,长大了就不再问了,不一定是知道答案,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让她觉得不需要问了。当不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意味着已经找到了答案。

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康德十二个先天范畴的逻辑是什么(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