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门大桥叫南沙大桥,虎门大桥为什么要叫虎门大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02:28:40

南沙大桥已经于4月2日正式开通。经过5年建设的虎门二桥,是值得国人骄傲的又一座宏伟工程。在靓丽迎客之际,突然更名为南沙大桥。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意外。这次地名争夺战,最终南沙完胜东莞。

其实,虎门两岸的名字之争由来已久。从虎门地名到桥梁之名的争夺的结果,大致可以看到虎门两岸历史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绎状况。

一,虎门之名源于南沙(原番禺)之大虎山,却被东莞成功居为己有。

一般河道的出海口被称为门。所谓门,该处必定有山,山夹之江口才谓门。虎门,并没有以两岸之山而名之,而是以河口中的属于南沙范围的大虎山和小虎山而名。虎门之名本是水道之名,后来为什么变成岸边地名?这并不是炮台起的作用。大家知道河口炮台阵是以河口河道名命名的,所以在虎门河道两岸的炮台都统称虎门炮台。在十九世纪中叶,虎门炮台东西两岸建有大角、沙角、南山、横档、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新涌、蕉门、大虎等十几个炮台。所以当时的虎门炮台只是泛指虎门两岸,并非炮台之设而引出虎门之地名。其实,虎门之地名早在清康熙时期便在虎门(时称虎头门)的东岸建有虎头门寨,为水道管理人员之安置点。后简称为虎门寨。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虎门寨设水师提督署,这一带之地名便因此被称为虎门。从此虎门之地名便归属了东岸的东莞而与南沙无缘。

可见,在清代东莞是多么繁盛而南沙多么荒芜。准确地说,是因为南沙还没形成宜居宜业之腹地的时候,只能将虎门之名拱手相让给东莞。

二,虎门大桥之名让东莞再胜一局。

1992年虎门大桥开建之时,高瞻远瞩、眼光独到的霍英东早已相中南沙之地并投巨资开发了多年,其放胆买下的南沙烂滩处女地达22平方公里之巨。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参与投资在建的大桥取名为南沙大桥!这能及时雨般地托起他伟大的南沙梦。然而,东莞当仁不让。东莞早在1985年10月就为能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将太平镇与虎门区合併成重镇,利用“虎门销烟”的历史名气以吸引投资,并以虎门镇作为经济中心以带动整个东莞。在这种情况下,那能容许用南沙大桥之名取代虎门大桥之名?加之广东省方面及大桥策划者兼投资人、“路桥大王”胡应湘的强力主张,大桥被正式命名为虎门大桥。所以弱势的南沙又一次在名字争夺战中落败。

三,南沙变弱为强,光耀四方,主导新时代。

离1997年6月9日虎门大桥建成通车近22年后的今天,虎门之处的第二座更加宏伟的大桥在隆重的通车仪式之前夕,将虎门二桥正式更名为南沙大桥。这,既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却也让人感到情理之中!可见,今天的南沙,已不是过去的南沙了!南沙在霍英东和广州市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南沙已由过去的沧海桑田演绎状态,变成了今天的桑田城市演绎状态,成为了广州重要城区的开发重地。这里,要着重回顾一下在虎门大桥开建后属于南沙区的三个重大日子:

1,1993年5月12日,固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一跃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2,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同意广州设立南沙区,南沙成为广州城市副中心。

3,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同意设立广州南沙自由贸易区,使南沙与深圳蛇口、珠海横琴一道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核心地。

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后,南沙已变成了城市的盛地、经济的高地、投资的圣地、发展的旺地。

南沙的辉煌,使其在这次虎门第二桥的命名争夺战中历史性地、轻松地赢了下来。

历史性的地名,重大基建的名称,都是响亮的招牌,隐含着巨大的软实力。谁能获得,谁就得大益。然获得者必须有能力,必须有底气!

南沙大桥的命名和开通,宣布一个新南沙时代的开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