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短暂分离的危害,和孩子分离的最佳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13:34:12

▎王朔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看上去很美》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高峰,受生理发育机制的影响,孩子的情绪起伏很大,但这时候也是幼年心理创伤得到自然修复的最后机会。青春期的少年十分敏感,有时与婴儿无二,尤其需要父母的照料。

对于早期分离的时间定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划定概念,高中以下是较为普遍的认知。高中寄宿算不算早期分离,受文化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可以再做具体讨论。有一点算是学界共识:与正常的家庭养育相比,寄宿没有明确的优势,只有带来明确的危害,而且越早分离危害越大

孩子短暂分离的危害,和孩子分离的最佳方法(5)

凭借各式各样的理由把孩子送出去寄宿的父母之中,那些拥有美满婚姻或良好教育背景的城市高收入者,他们这么做的背后动机最是耐人寻味。表面上的常见理由无外乎两种,一是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其实,独立性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它和长高个、长胡须一样,只要父母不变态地捂着、抓着,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可以自己发展得很好,无需刻意锻炼。恰恰相反的是,父母在早期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将来的独立性会越好,且在独立的同时,还享有和人亲爱的能力。

另一个理由就是那些所谓的寄宿制学校,它们往往声称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理念,送孩子去寄宿反倒变成了一个礼物。即便那些声称的优势果然名副其实,而且孩子真能善用之,那么早期分离所造成的亲密关系的残损也是买一赠一的另一个“礼物”。在由同样不成熟的个体组成的人际环境之中,鼓励孩子去发展短暂的替代性亲密关系,这种行为是否就如同把亲子关系当作赌注?

孩子短暂分离的危害,和孩子分离的最佳方法(6)

▎Photo Credit: Justin Sullivan

如今,总有高收入、高学历、家庭完整的城市女性前仆后继地把幼小的孩子送去寄宿,或许在她们心里深处,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有这么一小截断指。

不落魄不寄宿。小程蝶衣的妈无辜,因为生活逼仄。逼仄的也可能是灵魂,丰衣鼎食之家,光鲜亮丽的背后,妈妈心头不能承受的重量,也随着寄宿的孩子分走了罢。

孩子短暂分离的危害,和孩子分离的最佳方法(7)

曹红蓓,心理学博士,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中国新闻周刊》心理专栏作者,现居北京。

孩子短暂分离的危害,和孩子分离的最佳方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