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武夷岩茶的著名产地,据陈宗懋、杨亚军主编的《中国茶经》(2011年修订版)中记载:“武夷岩茶的著名产地,为武夷山的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二涧(流香涧、悟源涧)。”
众所周知,三坑两涧被称为“核心中的核心,正岩中的正岩。”据悉,这是从山南向山北转移后,历年来岩茶质量最优的产地!距今己历300余年,稳站武夷岩茶的金字塔顶端,屹立不倒。
产自武夷岩中心地带的正岩茶,具备岩韵特显,香高味醇厚的品质!而半岩茶的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是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靠武夷岩两岸溪边所产的茶叶为洲茶,品质又低一筹。
而诞生于一众山场之中的有性群体品种菜茶——“武夷种”,其植物学特征变异甚多,蕴藏着无数优异的种质!经过人工培育的干预下,武夷山化身“茶叶品种王国”,除了家喻户晓的大红袍,还选育出了数百个品种。
当中以武夷岩茶的“当家花旦”——肉桂、水仙最负盛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四大名枞也为人津津乐道;此外,素心兰、佛手、石乳、百瑞香、梅占、奇兰、矮脚乌龙、黄观音等也颇受茶友青睐。
好的山场环境、独到的选育技术、优良的名枞品种,为武夷岩茶的岩韵奠定基础,精湛的制茶技艺更保障了岩茶的独特品质……
匠心工艺 · 重水求香铸“岩韵”
虽说“山场正,岩韵足”,但好山场的茶叶,还得看制茶师的功力能否将其岩韵优势充分发挥!若工艺欠缺,即便是来自核心正岩山场的原料,岩韵的表现也可能平平。
武夷山拥有悠久的制茶历史,“晚甘侯”是武夷茶最早的雅名,源于唐朝后期著名散文集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晚甘侯”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缘于孙樵品尝了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将佳茗拟人化为“晚甘侯”,力荐朝中好友品鉴。“晚甘”乃指武夷茶甘香浓馥,回味无穷。
至宋朝,饮茶之风更盛,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载曰:“宋朝之兴,岁修涧溪之贡,龙团凤饼,名振天下。”即规模宏大的北苑贡茶院,当时的建安贡茶(即武夷茶)为北宋宫廷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