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和弟弟符融登上寿阳的城楼观察晋军,看到晋军军容整齐肃穆,感觉连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晋军。苻坚流露出了恐惧的表情,对符融说:“这是劲敌啊,哪里像你之前说的弱了!”(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一辈子都在赢的赌徒苻坚,终于感觉到自己可能要输了,信心没有了,开始害怕了。
前秦军贴着淝水边上列阵,不给东晋兵留登陆的空间,东晋兵无法渡河。于是谢玄派人给符融送了封信过去,信里说到:“阁下率领大军前来,不是要来决战的么?现在堵着河边,我们无法渡河,没法决战啊。不如阁下命令部队稍微后退一点,留出登陆空间,我们渡河过去跟阁下决战!(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前秦军将领纷纷表示:我们人多,就这么对峙,是万全之策。(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前秦军将领们为什么不同意稍稍后退呢?
军阵之中,后面部队的视线,会被前面部队挡住,看不到前线发生了什么。前军一旦后退,后军就可能认为前军战败了,然后在恐惧的作用下开始逃命,最后全军溃散。溃散的部队在结阵的部队面前,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如果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例如北府兵,是能做到完全不管发生了什么,只听号令(金鼓声)行动。
可前秦的部队杂合了各个民族、不同势力的部队,不可能做到全都听号令行动,甚至连各部队号令是否统一都不一定。
一旦前军后撤,指不定会引发什么混乱,所以不后撤是最安全的选择。
苻坚则认为:嗯?这不正是“击其半渡”的好机会么?放他们过来,我用骑兵揍他丫的!符融觉得苻坚说得对,于是命令部队稍稍后撤。(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
苻坚脑子抽筋不是一时半会了,符融这次不知道怎么的,也脑子抽筋了······猛将梁成几天前刚被北府兵强行渡河后阵斩,要么这哥俩完全不吸取教训,要么他俩压根没看战报,不知道梁成怎么死的!
前秦兵接到命令开始后撤,朱序看到前军后撤,扯着嗓子就开始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快跑啊~~~”(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
对,还是那个379年被前秦俘虏的东晋襄阳守将朱序······
苻坚这心得多大······你说你要体现你的宽宏大量,你给朱序封个官就完了,带着他到前线干嘛?人家本来就是被你强抢过去的,迫于无奈,不情不愿跟你混的,你是一点不怕人家回归真爱啊。
前秦军后退引起混乱的瞬间,北府兵再次复制了洛涧之战的操作:浅滩登陆→不停下来等待后续部队、不结阵,直接发起冲锋→冲锋过程中组成军阵→在前秦军混乱之际,击溃前秦军。(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符融冲进后退的乱军中,试图稳定阵脚,结果马被后退的乱军撞到,跌落马后被东晋兵阵斩。(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秦兵遂溃。)
淝水之战重蹈了洛涧之战的覆辙,符融重蹈了梁成的覆辙······
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前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尸体塞满山川河流。侥幸逃脱的前秦士兵听到风声、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军追上来了,完全不敢休息,拼命逃跑,在十二月(农历)的大冬天里风餐露宿,大部分人冻饿而死。(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大秦天王苻坚也被乱箭射中,一人一马只身逃到淮河以北。(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
朱序等被前秦俘虏的东晋将领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Part.7
捷报传到东晋都城建康,*犯谢安正在和朋友下棋。
收到捷报的谢安,看了一眼后面无表情地继续下棋。朋友问他发生啥事了,谢安过了一会缓缓说到:“没啥事,小辈们已经打败敌军了。”(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等下完棋,谢安回房间时,被门槛绊了一下,木屐的屐齿都折断了,可谢安完全没感觉到鞋子一高一低,继续走了回去。(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谢安心里高兴到被门槛绊了不知道,鞋子一高一低也不知道。由此可见,谢安并不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前秦南侵时他内心绝对慌得一批,战胜前秦时内心欣喜若狂。
但是他能做到无论内心多么慌或者多么高兴,都面无表情,仿佛发生的事情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谢安不愧是两晋南北朝第一*犯。
淝水之战后,东晋顺势收复了黄河以南广大地区,还收复了蜀地和汉中。北方则再次分裂,慕容垂(鲜卑)趁机复国,姚苌(羌)建立后秦,拓跋珪(鲜卑)逐步脱离舅爷爷慕容垂建立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