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是一部以明朝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为视角,通过对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和申时行、都察院都御史海瑞、总兵戚继光及名士李贽等人物的深入研究。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侧面,全方位揭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相对衰落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作者认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越来越严重。
据说,三联书店版曾经印刷了四十五万三千六百册,这在大陆当时的学术图书发行量来说,已经是极高的了。
事实上,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被译为中文,成为学术著作中极为罕见的畅销书。
赞誉之词见于从《读书》杂志,到通俗期刊报纸等各种出版物。
黄仁宇的所谓“大历史观”,不是因了生意经上的噱头,却是凭借它二十万言传神的历史学素描,悄悄地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
作者自称本书是在尝试一种“历史专题研究的大众化”,但它的价值实在远非“通俗化”三个字所能概括。
在他看来,万历十五年的“年鉴”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机制,业已无法超越它自身的限制,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而已。
因此,中国社会朝现代化的变迁,只有等待“与世界潮流冲突”所提供的历史机缘来从头发动。
1《万历十五年》是一本近20万字的明史专著,有新颖的学术观点|黄仁宇精选六个大明人物来做解剖黄仁宇先生在1959年完成其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后,感到自己对明代的财政制度只有一知半解。
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于是开始广泛搜集明史资料,另参考奏疏笔记、各地方志,搜寻国内外有关的新旧著作,耗时7年写成《万历十五年》。
此书于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1982年,中文版才在大陆发行。
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与当时的学者们的观点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大量阅读材料的前提下,作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摆脱了人云亦云的束缚。
他认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他的《万历十五年》是为了了解“中国大历史,是进一步谈论“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断代的切入点,可以说他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一个思考的整体。
在这本书里,黄仁宇精选了一些人物来做解剖。
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物,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也构成了这本书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