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完整版,万历十五年第二章读书心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4:14:18

于2020年04月08日

前前后后,可能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万历十五年》终于读完,期间做过一次读书会的分享,书还没有读完,赶鸭子上架,两股颤颤,汗出如浆,糗得很。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几十年前的作品,作者以其大历史观,于卷帙浩繁的史料之中,找出一条脉络。书中通过六个历史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向我们展示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的一副生动画卷。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以黄口之年,成为明帝国的统治者,至少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客观的说,万历皇帝早年,是个乖孩子,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少年天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历皇帝越发发现自己只是个提线木偶,约束着自己的那两根线,就是祖宗之法,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成例和传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是四书五经的桎梏,相应的提着线的,就是文官集团,或者说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万历皇帝已经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放在现代社会,也就是刚刚大学毕业,乳臭未干,相当一部分还是一张白纸。而万历皇帝却可以说历经种种,他的恩师张居正,扮演者对万历皇帝亦师亦父的角色,在几年之前因病暴毙,由于张居正激烈的改革措施损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引发席卷整个文官集团的倒张运动,张居正从良相能臣,国之柱石,成了囊虫窃国,大奸大恶。这对万历皇帝来说,或者说对一个青年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接受的价值观,崩塌了。时间的推移,万历皇帝渐渐发现,他贵为九五之尊,确做不得些许快意之事,不论是国事,还是私事,而他又缺乏他的祖先朱元璋,朱棣那样的气魄,意志,威望,所以他选择了罢工,就像很多学校里读书的孩子,消极应对,敷衍了事,开始了明帝国历史上最长的怠政,而这,如果本已风雨飘摇的明帝国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大梁本已难承其重,那万历皇帝是直接抽调里大梁。

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这一点,张居正的继任者,首辅申时行认识清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明帝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靠什么维持他的统治呢?是儒家道德,是四书五经,是所谓天子乃天命所归,孔子说过:国之大事,唯祭与戎。祭祀的作用在于明确君主统治的合法性,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神秘主义,而万历皇帝的做法,恰恰动摇了这种合法性。

针对这样一个烂摊子,首辅申时行深知事不可为,可身为儒家门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与他的精神世界合二为一。明帝国已病入膏肓,申时行开出的药方,叫做调和阴阳,也被人讥笑为“和稀泥”,申时行试图以一己之力调和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的种种矛盾,让明帝国这辆战车稍事修补。可惜,结果可想而知,申时行最终被迫下野,明帝国最终还是滑向毁灭的深渊。

与申时行温和的做法相比,他的前任张居正的做法激烈的多,他力图改革,为使明帝国重新恢复活力,张居正以其无匹的政治声望,万历皇帝对他充分完全的信任,推动种种改革,尤其是考成法,触动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这也导致了日后的凄惨下场,张居正临死之前,正在推行全国丈量田亩,厘清田赋的工作,然天不遂人愿,暴毙身亡,明帝国失去了最后的续命之机,而张居正的种种改革措施,种种意在富国强兵的政策,引起了整个文官集团最猛烈的反扑,张居正死后,整个张氏家族受到牵连,子女们发配的发配,*头的*头。

在“倒张”运动中,抗倭名将戚继光因为深得张居正信任,亦是受到牵连,于万历十五年,于贫困交加中凄惨离世,一代名将,如此离世,令人唏嘘。戚继光生前,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区区几十日本浪人,也敢长驱直入金陵辖境,十二万守军龟缩不出,任由倭寇烧*抢掠,扬长而去。唐唐明帝国的东南海疆,糜烂至此。而正是戚继光、俞大遒等将领在中枢的支持下,整顿武备,募兵演武,终是平定海疆,救民于水火。而后戚继光调任蓟辽总兵,蒙古部族自此不敢来犯,明帝国得以休养生息。戚继光甚至先后写出了《练兵实纪》《纪效新书》两部,类似于西方近代步兵操典,几乎以一人之力,推动军事近代化改革。可惜,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遭到清算,人亡政息,再所难免。明帝国的武备重新回到之前的轨道上去。

书中,还有两位人物,可以看做明帝国社会矛盾的缩影。海瑞,四书五经的教条主义者,被整个文官集团所排挤。李贽,放荡不羁的思想者,传统的挑战者,最终在姚安知府任上,挂印而去,剃发为僧,后自尽于狱中。

以所谓大历史观来看,六位人物,在一个以道德为最高准则,以道德为一切依据,失去任何弹性的社会中,均成了时代的牺牲品,不管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官员是清官,还是贪官,是治世之能臣,还是军事天才,谁都停不下明帝国这辆战车滑向毁灭,几十年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吊死于煤山之上,明帝国,中古时代,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成了历史车轮下的车辙印。

最后书中的分享一段话:

《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道德的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吃就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战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