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练笔,回答问题:
1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读完会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情绪?
整体概括这上半阙词给我的感受,就是前两句略显清冷,后两句更加有田园气息。
先说前两句,寥寥几个词,不只勾勒出夜半时刻的月下乡野,还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季节和作者心情。
这句词里,动的是惊鹊鸣蝉,静的是明月别枝,鸣蝉让我们知道是夏天,清风让我们感受到凉意。
国画里,树枝总要斜的才有韵致,疏影横斜,旁逸斜出,所以,月光下的别枝,有光有影,是可以想象的美感。
枝头上的鹊鸟大约因月下来人而惊起,绕树扑簌簌地飞。
也许是少年时看得武侠小说太多,这样的情境让我联想到出世的高人, 入世的侠客,青衫落拓,踏月而来,纵然千里不留行,却也斯人独憔悴。
不过,这一点凄凉,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瞬间切换,色调由冷转暖,稻花香让烟火气油然而生。假使方才人在半空,此刻就落在了实地。
明月别枝是视觉、蝉鸣是听觉,清风是触觉,这一句就有了嗅觉,而“丰年”二字,稍一咀嚼,则能品出点味觉。要有腊酒浑、要有足鸡豚。
如此,五感俱足。
最后一句,“听取蛙声一片”,如同摄像镜头在继续推进,从小路行至田边,也许就立在田埂上,所以,前后左右,皆是蛙声。
他没有继续沿路前行,而是走进这稻花深处,是陶醉在这月下风景?还是为即将到来丰收而喜悦?
如此,这上半阙的《西江月》,就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地展开在我们眼前。
此阙词通篇简朴,毫无用典,平实的白描,却偏能让人心向往之。
思乡的人读来勾起乡愁,浮躁的人读来暂且安住,于我,为五斗米而案牍劳形的间隙读它,便有了浸润心情的清风朗月,有了偷得浮生片刻闲的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