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注定是喜庆的一年。奉父母之命,受媒妁之言,18岁的茅以升返回家乡举行了婚礼。
其发妻是同乡的戴传蕙,只见她温柔娴静,气质婉约,有着江南女子独特的美,由于饱读诗书,还自带一抹知书达理的高雅气质。
茅以升非常喜欢眼前的妙龄女子,而戴传蕙也相当喜欢眼前年轻人的温文尔雅,两人一见钟情。
婚后的生活,恩爱甜蜜,从此,这个端庄优雅的女人,便成了茅以升生活与事业的贤内助和精神力量。
第二年,他们便有了大儿子茅于越。
可是,茅以升当时还在唐山读书,小夫妻俩只能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戴传蕙充分显现了温良贤淑的美德,独自在家照顾儿子,侍奉公婆。
都说男儿志在四方,一心想要建造大桥的茅以升,在接下来的时光中,开始一步步迈向了理想的彼岸。
青年得志,施展抱负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并考取清华留美研究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桥梁专业。
大学期间,茅以升刻苦勤奋,在第一年就获取了硕士学位。
然后经导师介绍,进入到美国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进行实践的研究。
寒窗苦读十几年,茅以升的勤勉努力为他以后的桥梁事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920年,茅以升回到了祖国,在母校唐山路矿学堂当了一名教授,此时,他的女儿又出生了。
于是,他就将戴传蕙和一对儿女接到了唐山,一家人总算团聚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由于茅以升的工作变动频繁,随时搬迁成了家常便饭。
从1920年到1949年,在29年时间里,他们举家迁徙不下27次。
而每一次搬家后,所有的细枝末节,都是戴传蕙一个人在操持完成。
可茅以升只是一心只扑在事业上,两耳不闻家里事,全程是甩手掌柜姿态,戴传蕙的辛劳可见一斑。
1933年,茅以升正在天津大学任教时,收到浙江建设厅厅长曾养甫的邀约,约他去杭州商讨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
这对于一个深爱桥梁建筑史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又马不停蹄的带领全家奔赴杭州“安营扎寨”。
戴传蕙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毫无怨言的再一次默默跟随,不过,当她知道了建桥的困难后,内心不免隐隐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