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杜月笙的思维能力,他其实也是知道,就算把那些资产立成遗嘱分配给自己的夫人们和子女,可实际上变不了现,只能算是个象征。
可无数双眼睛也会盯着杜家的变化,这点杜月笙不会不知道,在他风光的时候,超过半数的钱全都用来搞关系、拉拢人脉,遗嘱里把资产分配的大一些,也让面子上能过得去。
虽然,有些他的东西,已经不再是他的了。
那北京的那幢四合院,自然也是相似的情况。
不动产终究是动不了,在杜月笙病逝以后,孟小冬就分到了2万美元,后来居住在香港深居简出,和北京的四合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杜月笙死后,他的孩子们也开始过着清贫的生活,妻儿老小各凭本事,四太太带着杜月笙的灵柩和孩子,开始了举债度日的艰难生活。
小儿子杜维善深谙读书之道,并且格外努力,为了节省开支,他勤工俭学,甚至还下过矿井,利用自己的专业谋求生路。
后来,他考去了澳大利亚,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澳大利亚的牛羊肉市场有利可图,并挣来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在异国他乡把生意扩大,很快成了富翁。
看来,杜月笙虽然没有给他什么钱,可杜维善却把父亲的思想学到了。
由于杜维善做过地质方面的研究,对古代遗留下来的藏品也很感兴趣,他收藏了不少,最后还悉数捐给了祖国,根据上海博物馆的统计,杜维善从1991年起已经向博物馆捐赠了超过两千枚古钱币。
作为顾问,他在上海博物馆5楼还有一间办公室。
他的心里其实也一直装着一件事,那就是父亲曾提到过的北京四合院。
杜维善想要要回北京的老宅按照杜月笙的遗嘱,北京那处名为“孟小冬故居”的四合院,是要留给杜维善和他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