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对病因、病理的分析,基本上采取了道家和道教关于“气”的学说。他认为疾病之源,在于邪气。
他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夫病之所由来虽多,而皆关于邪。邪者不正之因,谓非人身之常理,风、寒、暑、湿,饥、饱、劳、佚,皆各是邪,非独鬼气疾厉者矣。人生气中,如鱼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则人疾。邪气之伤人,最为深重。经络既受此气,传以入藏府,藏府随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病又相生,故流变遂广。”
他在《补阙肘后百一方》中,把疾病的病因,归之为邪气、恶气、毒疠之气,这是对传统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致病说的进一步发展。
陶弘景学问渊博,著述甚多。据宋贾嵩《华阳隐居内传》记载,其著作有32种,233卷之多,但多已佚失。内容涉及儒学、道教、天文、历算、史学、地理、兵学、医学、药学、文学、炼丹术等多方面。
其中医药学著作有《本草经集注》七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虽多数已散失,仍可以证明他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陶弘景像
【点 评】
陶弘景士族出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岁时齐高帝聘他为诸王侍读,32岁时被诏为奉朝请,5年后隐退, 隐居茅山华阳洞,修道炼丹,为人治病,著书立说,做起“山中宰相”。
他撰有《本草经集注》等医著,在药物分类方面,首次将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改为按自然界中的属性分类,在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炮制及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论述, 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二者结合,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等的制做规程等,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