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必诛有什么意思,诛之则不可胜诛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0:42:20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哪怕是过了两千多年,仍经常被提起,而且每次提起,总能让人感觉血脉沸腾,这是一种国家强大给国民带来的自尊、自信和荣誉感,也是一个国家足够强大时所展现出的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和霸气。有不少人会误认为这话是出自汉朝最鼎盛的汉武帝时期,其实不然,这句话出现在汉朝已经逐步转向衰弱的汉元帝时期,出自陈汤在灭掉郅支单于后给皇帝的上疏,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呢?

当年汉武帝大破匈奴后,匈奴元气大伤,无力再与汉朝抗衡,退居到更偏远的地方。但也会时不时搞下*扰,侵犯下归附了汉朝的那些西域小国。到了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又发生内乱,冒出5个单于相互内斗,最后剩下两个势力较强的,一个是呼韩邪单于,一个是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揍不过郅支单于,于是迁到南边去抱汉朝的大腿,向汉朝进贡,并派了自己的儿子到汉朝做人质,以求的到汉朝的庇佑,郅支单于怕汉朝和呼韩邪单于联手,于是也不甘落后赶快依葫芦画瓢,送上贡品和派了个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呼韩邪一看,跟我学?那我得下狠招了,看抱大腿谁能抱的过我!于是亲自入朝拜见大汉天子,愿意俯首称臣。

昔日强劲的对手,现在愿意彻底臣服,归顺大汉做个小弟,汉朝自然是非常重视,于是给了呼韩邪单于非常高的待遇。这样一来汉朝对两个单于的态度就有了倾斜,郅支单于很不爽,暗骂算你狠。当然,他还没见到更狠的,后来呼韩邪单于直接说,爸爸,请收下我这枚女婿吧。于是汉朝将一位著名的美女嫁给了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郅支见呼韩邪投降了汉朝,以为他不会回来了,所以占了他的地盘。结果汉朝派兵护送呼韩邪回来,并且协助他剿灭不归顺的势力,郅支只好往西边躲去,顺便兼并了三个小国。郅支认为汉朝偏帮呼韩邪,心里是羡慕嫉妒恨,于是开始搞些小动作,扣留羞辱汉朝的使者。

犯而必诛有什么意思,诛之则不可胜诛什么意思(1)

汉元帝即位后,郅支想要回自己在汉朝做人资的儿子,表面上还是表示愿意依附汉朝,但是却先后囚禁、*害汉朝的使臣。郅支知道自己这样做理亏,怕汉朝报复,于是继续向西跑去,跑到了康居。康居王还觉得他是个英雄,把女儿嫁给了他。结果郅支在那里驻扎下来发展黑社会,四处打劫勒索周边的小国,收保护费,扰的四围是鸡犬不宁。这些小国都是汉朝的小弟,郅支此举无疑是的打大汉的脸。后来势力进一步壮大后,连他岳父康居王也不放在眼里,竟然一怒之下*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完还分尸,分完就扔进赖水中,非常残暴。而汉朝派去西域的使者,也经常被他扣押羞辱。汉朝对此情况自然是非常恼火,但是山高皇帝远,他又是一股流窜势力,一时间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时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跟他的上司西域都护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凶残彪悍,称雄于西域,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迟早成为我大汉的祸患。不如趁现在他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屯田戍边的将士,再调用周围被他欺负过那些小国的兵力,是完全可以打败他,到时他守也守不住,逃也无处藏身,这正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甘延寿也觉得陈汤的意见靠谱,说待我报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不满了,说这是个大胆又出其不意的计划,朝廷那些庸才商量来商量去,都知道要磨叽到什么时候,而且还不一定同意,我们先干了再说。甘延寿犹豫不决,这事就被暂且搁置了。正巧甘延寿病了,卧病在床修养。于是陈汤趁着这个机会,伪造朝廷命令,调集了屯田戍边的将士及周围小国的军队,加起来一共四万人左右,准备去围剿郅支单于。甘延寿正在床上养病,听到这消息惊的弹起来,想要阻止,结果陈汤怒气冲冲闯进来,一手按在宝剑上,厉声质问道,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难道你想坏了大事吗?甘延寿见到这个架势,无奈只好同意陈汤的做法。

两人带兵前行,所到之处纪律严明,顺便安抚慰问了西域各个被郅支单于欺负过的小弟,告诉他们老大来帮你了。得到那些小弟们的热烈欢迎和配合。最后围住郅支单于所在的据点,破城,大胜。除了*死郅支单于并砍下首级,*死他几十个老婆,另外还一共斩*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这是汉朝有史以来第一次斩*匈奴单于,哪怕是功勋显赫如卫青霍去病,也不曾斩*匈奴单于。而此役斩获的高级别的首级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陈汤此役彻底解决的西域边患问题,维护了汉朝在西域的利益和威望,可谓立下不世之大功。陈汤在此战之后给皇帝的上疏中写道“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就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以此警示四方,让大家都知道,但凡侵犯我强大汉朝的,就算再远,我们也一定把他给灭了!这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出处。

陈汤的这话听起来固然霸气,但是在这背后,其实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实力完全不对等的战斗。汉朝在实力上有碾压性的优势。郅支单于是一股流串势力,因为害怕汉朝,不敢在汉朝眼皮子底下闹事,所以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域去耍流氓搞黑社会。他甚至连可以固守的城池和像样的军队都没有。此时的北匈奴和当年跟汉朝正面交锋的匈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场战役虽然*敌的级别前所未有的高,但是并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两强相争,难度系数不算太高,最大的难度就是在于“远”。就像一武林高手,把一个成天捣乱搞破坏的地痞抓起来暴揍一顿,打到生活不能自理,这似乎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可能有人还对此嗤之以鼻。

但为什么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仍能成为彰显国力振奋人心的口号呢。原因在于强汉之强,并非通过在这场战争来奠定,却一定程度上通过这场战争反映出来。当年与汉朝势均力敌的甚至某些时候略占上风匈奴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匈奴要么俯首称臣,要么远走西域,这是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结果。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是几代人的积累和数十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强盛。当年汉武帝派出大量使节带着丰富的礼物,希望结交联络西域小国,一起对付匈奴,结果那些小国哪怕饱受匈奴欺凌,也不敢和汉朝一起对抗匈奴。而到了汉元帝这个时期,哪怕这个王朝已经走向衰落,但是一个西域都护府的副官,也可以矫诏调动西域小国的兵马,这就是国家势力和影响力的体现。

强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历了白登之围的耻辱,几十年和亲政策的隐忍,几代皇帝与民休养生息默默积累财富,汉朝到了汉武帝时期终于有了最终对决的经济基础,而强势进取的汉武帝无疑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的适当的领导者。有人认为汉武帝穷尽国库数十年的积累,经历十数年的战争打垮匈奴,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其实不然。富裕不会必然带来强大,富而不强,反而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肥肉。打败匈奴,是汉朝真正强大的标志,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边患问题,解决了一个王朝外部的潜在危险,更重要的是,奠定了中原汉家政权在华夏地区的正统性和权威性。

而“汉”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多的国号,甚至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有用汉作为国号的,除了表达对汉文化的尊崇,同时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这种正统性和权威性给这个民族带来的自信心以及对其他民族的震慑力,让汉文化成为影响中华历史的主流文化。因为自信,所以包容,因为强大,所以开放。正因如此,汉文化有了其他民族文化不不具备的强大的兼容性和同化性,让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经历各种风雨,也不曾中断。强大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是通过踏踏实实积累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后集中展的结果,这种展现不会是社会层面自发的展现,而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意志层面的展现。汉武帝在适当的时候好好的秀了一把肌肉,虽然代价巨大,但是带来的效益却是远远超过一个时代所能看到的。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给我们带来的不应仅仅是喊口号时的热血沸腾,更应是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崛起之路的思考和借鉴。

犯而必诛有什么意思,诛之则不可胜诛什么意思(2)

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作品 文/满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