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本人资料,郭沫若历史评价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2:19:11

郭沫若以双重身份度过了八年的抗战岁月,期间,他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创作出诸多有名的历史剧和诗文,做出了使自己较为满足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除了继续从事写作外,还肩负着繁重的国家事务。中科院建院初期,郭沫若担任院长,为了让接收的研究机构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郭沫若经过调查研究之后,为中科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郭沫若本人资料,郭沫若历史评价(13)

1958年,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创办新型大学的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中科大成立之后,郭沫若被任命兼任校长,自此一干就是20年。

中科大的筹备工作仅仅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眼看着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郭沫若亲自奔波,为学校筹措礼堂和宿舍,聘请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担任教师,并从当年全国的考生中优先录取了16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郭沫若本人资料,郭沫若历史评价(14)

在中科大的建设中,郭沫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大胆创造”。当时中科大设立的13个系和41个专业,都是国内首次设立或是少有的新兴学科。在开学典礼上,郭沫若作了长篇讲话,要求同学们坚决把抗大精神继承下来。

当时入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工农学员,经济上不富裕,入冬之后没有冬装。郭沫若和钱学森拿出自己的稿费,给学生们置办冬装,过年和没有回家的学生们一起吃年饭,还发给每位学生“压岁钱”。

郭沫若本人资料,郭沫若历史评价(15)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文体活动,郭沫若自掏腰包给学校修建了游泳池,给学校购买放映机和影片,将自己创作剧本的演出票送给师生。

1958年,党中央决定以入党的形式,公开郭沫若共产党员的身份。消息公布后,郭沫若特意在校刊上撰文表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一息尚存决不停歇。

1977年10月,郭沫若再次被中央批准任命为中科大校长直至逝世。逝世前,郭沫若将自己15万元稿费积蓄全部捐献,用作中科大的奖学金,激励学生们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