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对立统一通俗易懂的例子,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结合现实案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5:30:26

对立统一详解

至此,我们谈了矛盾的含义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接下来我们谈谈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们提到,当小白同志刚进公司时,公司和工资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是因为此时的小白同志需要搞钱,在深圳站稳脚跟,但是我们似乎忘掉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它们会成为矛盾?也就是这个矛盾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存在的?经过简单的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至少有这样两个前提:一,小白在这家公司干活,出卖体力脑力,自愿被榨取shengyujiazhi;二,公司经营的不错,老板有钱发工资。现在我们试想,小白离职了,这个矛盾还存在吗?或者公司流年不利,*了,解散了,这个矛盾还存在吗?显然都不存在了。这也正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一层含义:矛盾者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

主席在《矛盾论》中用排比的方式举了许多例子“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矛盾同一性还有一层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点,在小白同志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文提到,小白同志努力,奋斗,业余时间还不断恶补工作技能,逐渐成为技术支柱,此时他涨工资的述求成为公司和工资矛盾的主要方面,老板不得不妥协,实现了对立面地位的转化,这种转化之所以能发生,就是因为对立面之间本来就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存在着互相转化的趋势,公司的收入原本就包含着小白同志所贡献的那部分,当着小白同志的贡献变得足够大了,矛盾双方的地位便发生了转化。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是这么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道理。或者用更文艺的话讲,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要相信希望仍旧存在,并且我们有可能抓住希望,实现希望,因为绝望之中已经包含着希望的种子,不同于浮华空洞的鸡汤,这是由矛盾学说所推导出的必然结论。

谈完矛盾的同一性,我们再来谈谈矛盾的斗争性,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的趋势。只要是矛盾,它们双方就是斗争着的,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抗是斗争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激烈的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形式,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小白同志是怎么斗争的呢?他采取的就是温和方法,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现在我们假设,老板是个无赖,拖欠小白同志的工资,导致小白同志吃不饱,穿不暖,饿的是面黄肌瘦,双腿打颤,这时候,他不相信老板能够良心发现,主动发工资,毅然将老板告上法庭,这时候矛盾双方的斗争就逐渐白热化了,采取的形式也更激烈了,更极端的情况下,老板用钱收买了法官,法院拒绝帮助小白,这时候走投无路的小白一狠心,决定绑架老板的儿子,不但要拿回自己的工资,还要狠狠敲诈他一笔,这时候斗争的形式就演变为矛盾双方激烈的对抗了。可见,同一矛盾(公司和工资)在不同条件下的斗争形式都是变化的,更遑论不同矛盾。因此,在涉及具体矛盾斗争形式的分析时,要进行客观的研究,不能够将某种矛盾的斗争形式套用在所有其他矛盾上。

矛盾的同一性或者说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说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只要是矛盾,就既有同一,又有对立,我们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过分偏向对立或同一,造成思维的片面性。

什么情况下我们常常只看到斗争性呢?在理解那些明显对立着的概念时,诸如阴阳、生死、好坏、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自由与专制,民主与集中,韬光养晦与主动出击、内向与外向,慈祥与严厉、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等等,我们很容易只看到他们的对立性,而忽略它们的同一性。以自由和专制为例,西方的宣传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它们是绝对对立的刻板印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它们依然是同一的,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我们设想,将一千个人放在隔世的孤岛上,告诉他们,他们已经绝对自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了,你觉得最后会是怎么样一个局面?实际上这时候人已经退化成野生动物了,弱肉强食,最后形成的一定是绝对的、血淋淋的专制,反应在我们的社会中,追求绝对自由就是所谓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带来的只有破坏,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相反的,绝对的专制可能存在吗?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能的,但在专制独裁达到顶峰的时候,恰恰就是个人自由解放的黎明。这一点,看看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就很明白了,明清是专制的顶峰,民国到现在,个人所受的束缚是不断减少的,自由程度是不断增加的。相信有的读者看到这,会发出疑问,民国的人比现在自由吧?我们现在不是太自由吧?发出这两个疑问的人,可能脑中都是民国文豪挥斥方遒、针砭时弊、敢说敢言的形象,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看问题要看的是整体,这些人从来都是小部分的,是衣食无忧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你看看那些占社会多数,吃不饱穿不暖,卖儿鬻女的农民们,他们自由吗?他们自由的话,为什么还要豁出命去跟随工人阶级反抗,斗争呢?

什么情况下我们常常只看到同一性呢?评价事物或群体的时候。我相信各位在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用过或者看到别人用过这样一种句式:XXXX都是XXXXX,诸如在某个中国游客破坏外国旅游景点的新闻下,常有这样的评价:去国外旅游的游客们都是低素质的没教养的。这就是典型的只见同一,不见对立,不见差异的思维,其背后的本质是:因为群体具有共同的特质(都是游客),就不做细致考察地把群体中部分人的行为(部分人的低素质)也无依据的放大为整个群体的共同特质,如果这部分人已经占据整个群体的百分之八九十,我们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事实上,新闻媒体所播报的,要么是我们想看见的(例:各种新奇的、小概率的事件),要么是媒体想让我们看见的(例:新闻联播),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往往只报道局部的或者小部分人的行为,如果我们在理解时不经考虑就把小部分人的行为放大成群体的共同特征,那就忽视了差异、对立的存在。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思维大抵上还是更容易只见对立不见同一。因为我们国家经历的极端专制统治远比西方长,在封建社会里,阶级间的对立是显著而残酷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地位,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阶级的秩序是凝固的,是不可贯通的。“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尽管在乱世当中,也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但从整个历史进程中,顺从,认命,否认转化的可能性,仍是主要的方面。尽管现今我们经过了马主义的洗礼,但是毕竟也才短短几十年,这几千年养成的精神毒瘤,并不是那么容易消解。

把同一和斗争割裂开来,只看到同一,或只看到斗争,都是片面的,都是形而上学的。要达到思维的全面性,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矛盾是既统一又对立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