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干货来了!
从1903年Einthoven描记到了沿用至今的P、QRS、T波群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心电图第一次正式投入临床应用,到现在心电图积卷神经网络实现人工智能筛查无症状心室功能不全,渊源百年之久的心电图已经成为“三大常规”之外的第四大常规。然而真正掌握心电图的知识,与临床结合并引导治疗,仍非一件易事。
上周,在珠海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的田宏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电图课。
正确地解读心电图报告需要踏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分析能力、最后结合临床来解析心电现象。
一、稳扎稳打:从基础知识开始
1 两节、一束、一纤维——心电图的生成
从窦房结的激动,P波产生开始,通过结间束到达房室结,其中约0.07-0.08s的生理性延迟有助于心室更好地充盈。然后通过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最终心室激动完成一次完整的传导。
图片来源田宏老师PPT
2 追根溯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通道
在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我们往往会让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且十分关注T波的改变。这正是由于心电图产生的根本与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与动作电位密切相关。
在去极化(0期)的过程中,主要的离子改变是Na 内流,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产生。
紧接着,Na 通道关闭,进入复极早期(1、2期),Ca 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对应心电图上的S-T段。
常见的强心药物洋地黄制剂作用于此促进钙离子内流,在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鱼钩样改变”。应与洋地黄中毒时出现其他的心率失常,譬如室性早搏、交界性节律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鉴别。
接下来进入快速复极期(3期),主要为K 外流,对应心电图上的T波。这是我们关注由于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全身各器官损伤等原因导致电解质紊乱的病人T波变化的原因。
最后,动作电位回到静息电位(4期),与Na-K泵的平衡相关。
离子通道、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图片来源田宏老师PPT
3 各个击破——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与解析
临床医生应该明晰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起止点、正常的时限、幅度及每个波段所代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