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配图:战史奇迹
当笔者沉心复盘和思考这场关乎秦王朝存亡的关键战役之时,始终有一些历史疑惑萦绕脑中,那就是项羽具体是如何操作的?真的仅仅是因为他惊为天人般的神勇盖世和破釜沉舟的举动吗?如果不是,那又有哪些战场内外的客观因素对此战的结果带来了关键影响呢?
巨鹿之战的客观背景与战场细节的解读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根据新形势下的国情和战略,便将秦军主力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长城军团:由蒙恬统率北上抗击匈奴,并在边境戍守,成为秦朝的长城军团。根据蒙恬自*前所说,其手下兵力约30万。
- 第二部分——岭南军团:先后由屠睢、任嚣、赵佗统率南征岭南百越,成为秦朝的岭南军团,兵力为50万(有说法认为50万其实包含了随军迁徙的移民)。
- 第三部分——国内郡兵:剩下的秦军主力,悉数化整为零,成为戍守各地的郡兵,总兵力约30万,但是四下分散之后,较为薄弱。
九州配图:蒙恬
这三部分秦军之中,战力最强的当属蒙恬所率的长城军团和任嚣所属的岭南军团。然而,当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勾结,长城兵团主帅蒙恬含冤而去,秦二世登基为帝。不久后便爆发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随即六国贵族后裔纷纷树立反秦大旗,中原地带再次陷入战火纷飞的乱局之中。就在秦帝国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之时,岭南军团主帅任嚣不愿卷入乱局,便授意属下封关绝道,作壁上观。
九州配图:大泽乡起义
如此一来,听招呼的也只有各地郡兵和长城军团了,但是事出紧急,军队集结所需时间甚长,因此,秦二世采纳了少府章邯的建议,赦免骊山刑徒并将他们就地编制成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平叛大军。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的一支由刑徒和奴隶组成的乌合之众,在章邯的率领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迅速扑灭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并大败楚军、击*项梁,一时间让各地义军惊骇不已。
九州配图:章邯影视剧照
章邯的大胜,为秦王朝赢得了难得的喘息时间,当此时,秦廷在李斯的运作下迅速向各地征发郡兵,并命王离(蒙恬死后接替主帅之位)率领长城兵团南下平叛。
然而,在此后的整个战局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最终秦军会输的一塌糊涂,实际上,除了项羽的异乎常人的神勇以及“破釜沉舟”的神操作之外,至少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共同造就。
- 首先,章邯的第一个败笔:斩草未除根,遗患无穷
“项梁起东阿,西,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史记·项羽本纪》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史载,章邯在获得援兵之后,在定陶大败楚军,并斩*了“有骄色”的主将项梁,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按说,他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楚军残部再一举歼灭,擒*楚怀王。但是,他却错误的认为“楚地兵不足忧”,调转枪口直扑赵地,而没有将楚国的有生力量斩除干净,最后隐患无穷,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