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疼轻麻重木不治。就是身体一个地方,疼的时候病刚开始,麻的时候就变重了,等到木了,没有什么感觉了,似乎都不疼了的时候,其实这个病已经没的治了。而中国遍地的余欢水式的男人,对自己所处的委屈不堪的现状早已习以为常了,可见病得不轻。
另一个角度而言,余欢水式的男人,是被压抑的男人,是在精神贫瘠状态成长的男人,是没有长大的男人,是被卡在了婴儿阶段——即巨婴式的男人。
而,电视剧的热播,是巨婴们的共鸣。
男人们先是随着余欢水的遭遇惨同身受,后来又随着余欢水的反抗而痛快淋漓——就像一起进入了无比释放的性高潮。
剧情一开始,观众也许取笑调侃余欢水的悲惨,可不久就对余欢水的遭遇引起共鸣,深深地被卷入了一种复杂情绪之中——窒息、屈辱、窝囊、憋屈、愤懑、窒息,甚至绝望。
观众们都憋坏了,随着情感卷入,真想大喊一声:去他妈的!别再忍了,和他们拼了!
于是,入戏了,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余欢水。
三、爸爸若是余欢水,儿子也成"余欢水"心理学领域有个说法,就是一个孩子长大之后,最可能成为两种人:一种是父母所讨厌的样子;另一种是孩子所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我在《父母皆祸害》一书里收录了豆瓣网的一个案例:女孩说,上初中了,父母每天都去学校,趴在窗户上偷偷监视她,她的日记、信件、抽屉、书包,什么都翻,有一次翻出来一本小说,就打得她在床上躺了3天。听说一个男生喜欢过女儿,妈妈骂到:你怎么不*呢!女儿绝望,割腕自*未遂。
有一次被暴打逃出来了,大冬天穿了一件秋衣,身上没钱,混到了一个社会圈子里,开始抽烟、上网、打架、上床,能*坏事都干,父母想让她学习他偏不学习!那时候她才13岁。以后,父母反对什么她就干什么,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悲惨来报复他们,活成父母讨厌的样子。
这里说的成为父母所讨厌的样子,并不是孩子理性上愿意成为那样子,而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在潜意识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滑向了那个方向,这里我们就不展开细说了。
另一种就是,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己父母的样子,这是由哺乳动物的镜像神经元驱动的模仿机制决定的。模仿比创新更容易,是孩子学习的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孩子自幼就是不断向身边的人模仿而习得各种能力的。这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意义之所在。
好爸爸的行为,儿子可以学到;坏爸爸的行为,儿子也会受影响。孩子自幼模仿的时候,并不去区分好坏。父母如果每天大吵大闹、鸡飞狗跳,孩子要想习得和谐的家庭关系,就不容易了。
电视剧中,余欢水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离婚的,都不具备经营和谐婚姻关系的能力,所以,余欢水先天不足,也不懂得如何和老婆平等互动,最后也离了婚。这样子下去,余欢水的儿子必然会受到这种不幸婚姻动力的影响。余欢水和儿子,能不能破解这个家族不幸婚姻的魔咒,就看父子二人的造化了,如果模式不改变,前景就不乐观。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的作者心理咨询师李孟潮说过:"父亲不止是生理意义上的,还有心理意义。它包括五个功能: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最后一项"胜利",就是父亲要比多数男人强大有力,至少比妈妈强大有力。"你要是个男人,你要很man。如果做不到,请谨慎成为父亲。"
余欢水的父亲日子就过得不好,三天两头来闹着找本就不宽绰的余欢水来要钱。余欢水的儿子看着父亲和爷爷两个男人的在生活中的"表演",他能从中得到哪些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呢?
举个栗子,当和儿子谈到受人欺负时,余欢水嘱咐儿子说:"有人骂你你就装听不见。"
可见,爸爸若是余欢水,儿子也很容易成为"余欢水"。
四、处处受气,余欢水自己也是共谋余欢水家里家外,处处受气。公司里被上司和徒弟看不起,家里被老婆看不起。
在公司,余欢水为了虚荣,当着徒弟的面假装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徒弟跑过来抢走他手机:"你这电话忙音啊,我一米外就听到了。"
家里,有一次,余欢水想给老婆甘虹买一辆车接送孩子,老婆知道后嘲讽到:"就你挣得那点钱,还要买车?咱们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你哪来的钱?"
余欢水和老婆甘虹的这种夫妻关系,网上有人评论说甘虹也有很大责任,主要在于:(1)她总责怪对方,不懂得感恩;(2)她在孩子面前不给对方面子;(3)她看不起对方。
这个针对甘虹责任的评论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甘虹应该负担的责任。
另一方面,余欢水自身就是无辜的吗?
完全不是!余欢水以其自己的性格模式,被动地接受了其他人对待他的态度和方式,客观上鼓励了别人更加变本加厉地压制他、欺负他。
大家知道,一种病毒能够感染一种动物,是有理由的,也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这种病毒的分子结构和动物某些细胞的结构,满足一些可以相互对接起来的必要条件,就像空间站互相对接一样。一个人被很多人长期欺负和羞辱,也是需要双方满足一定的条件的,也是不容易的。
这就是共谋。心理学和社会学都认为,在关系当中,每一方都参与其中了,每一方都是共谋。
当一个人对你不尊重,你忍受,你无视,你麻木,对方往往就会重复对你不尊重的方式,于是,你俩之间的互动模式就确定了,就建立了不健康的稳定模式——你总是被挤压的模式。
余欢水一直承受着同事、亲友对其冷嘲热讽、呼来喝去的待遇,他自己是负主要责任的。忍气吞声模式,就是他自幼习得的最佳的生存模式。
同样的同事和亲友,同样的社会各界,在余欢水得了"癌症"之后,为何对待余欢水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呢?为何别人反而来对余欢水讨好、提拔、巴结、表彰了呢?
是外界变了吗?不是,是余欢水变了,是余欢水的内心变化了——老子反正也活不长了,老子不再忍了,谁对老子不客气老子就和谁拼了!
余欢水身上的枷锁被解开了,心里的包袱被扔掉了,生命的活力像火山喷发一样释放出来了,他回应外界的模式改变了,外界被他的"模式"教育了,于是对待他的方式也改变了。
一个新的共谋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了。余欢水的生活甚至命运,也必将会有所改变。
五、迟到的是青春期,反抗的是余欢水上文说到,懦弱的余欢水在得知自己得了胰腺癌之后,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按照"谁招我,我干谁"的原则,开启了反抗模式。
这个模式,发生在中年危机中的余欢水身上,似乎有些突兀不解。
当你把他的行为和青春期孩子的行为作对比,你就很容易明白他这种强烈反应的合理性了——他进入"青春期"了!他自幼压抑太久太深了,青春期的叛逆就没有冒头,青春期的过程他根本就没有顺利完成。也就是,虽然人已中年,可是其心理年龄还被卡在青春期之前,现在才刚刚步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人走向自主意识、走向独立意志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反抗。反抗成人的评价,反抗父母的安排,反抗司空见惯,反抗条条框框,反抗他人的不敬。这个时候,孩子的反应往往是过分的,只有过分才能营造足够的空间,以便完成这一阶段的各项使命。
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孩子,懂得如果平等地和他人建立关系,懂得争取和谦让,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懂得理解别人的角度,懂得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也懂得独立思考。如此,也就自然不会长期存在于一种懦弱退让的状态之中了。
余欢水缺失了青春期,这是他的父母欠他的。现在,余欢水自己在补课,他才刚刚启动了自己心理上的青春期。
和孩子的青春期一样,这是一场充满彷徨的探索,这是一次挑战极限的冲浪,这是一次作茧自缚然后破茧成蝶的冒险。
青春期的探索,注定不会风平浪静,但是在暴风骤雨的尽头,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绚丽多姿的彩虹。
六、父母亲手打造了懦弱的余欢水豆瓣网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家庭中,母亲强过父亲,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豆友回答:"如果是女生会以母亲作为榜样,将来一定是个很混蛋的人。如果是男生会受到压抑,进而走向扭曲的人格。"
豆瓣网(见图)父母皆祸害小组之中,一个"爸爸弱势、妈妈强势"的话题下面,豆友说:"一个人被长期打压下,或者控制下,会越来越屈从与强势,委曲求全,这样自己的想法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以致会长时间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