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图网
2023年11月15日,国务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2023年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0%;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3199亿元,同比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43亿元,增长0.4%;进口147656亿元,下降0.5%。
1—10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走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为维持我国经济活力,需要提升经济生生不息地循环流动。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31条”)发布。2023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25条”),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体现了中央发展经济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意志。
2023年,笔者主笔了民建中央多个调研课题,个人提交了十余份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部分通过民建中央和北京市政协上报了全国政协,部分通过其他渠道上报。这些课题都是围绕如何激发我国经济活力展开。其中一个民建中央的课题是民建企业家思想动态研究,虽然课题样本的取样上存在不足,但在回收的匿名问卷中,近85%的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的营商环境是不错的;近70%的企业家认为所在地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力度是良好的;近60%的企业家认为所在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是良好的;但仅8%的企业家认为民营企业能获得与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机会,不能获得的占比为26.89%,偶尔获得的占比为65.11%。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学者研究发现,近30年全球近5万家上市公司,大企业不仅税负率连续降低,单位产值的雇佣人数减少,而且单位产值科技创新数远低于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大企业更多是做集成,创新主要靠中小微企业,才有了70%以上的科技创新来自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互为主体,高度重叠)。
即便如此,根据公布的2023中国企业500强数据,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8.36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5.74%,高于GDP增长速度;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202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升至469.98亿元;但是,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总额55856.64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下文简称净利润)42938.90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上年500强减少了7.28%、3.80%。中国企业500强利润与净利润回落,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
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下降,盈利能力降至新低。其中,43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扩大,利润下滑企业增至258家,这就意味着超过一半的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利润下滑。在我国大企业在价格战中的利润率下滑的同时,科技投入占比开始降低,都企图通过价格战、并购等手段扩大存量市场的份额,而不是通过科技创新做大增量市场。这反过来导致我国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报告,2022年我国社会总财富790万亿元,其中,国资占360万亿元,占比45.6%;富裕群体(140万户460万人)拥有290万亿元,占比36.7%;中间阶层(3100万户9900万人)拥有110万亿元,占比13.9%;剩下13亿人仅拥有30万亿元,占比不到3.8%。这表明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和少数头部企业手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中小微企业拥有的社会财富占比急剧降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有的财富占比急剧减少,导致国家经济活力下降。
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调研数据,2023年我国中小微企业亏损面较2022年同期大幅上升。江苏亏损面达35.9%,浙江亏损面达40%。江苏和浙江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大企业涉猎的行业却越来越多,存量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账上“躺”着的钱也越来越多。腾讯账上有3874亿元现金储备,阿里有5743亿元现金储备,京东有1238亿元现金储备,拼多多834亿元现金储备,小米有1276亿元现金储备,上海汽车集团1366亿元现金储备,中国石化有1818亿元现金储备,中国石油有2766亿元现金储备,中国神华有1477亿元现金储备。
然而,这些大企业账上有大量“无法安放”的资金,不少央企国企开始做贸易融资,做大做强经营规模;不少民营大企业开始无序扩张;让中小微企业处境更为艰难,让我国经济活力进一步降低。
历史上我国资本匮乏,形成重视大企业的惯性,对最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叠加我国反垄断和反资本无序扩张力度不够,加剧了我国大企业更愿意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提高存量市场份额,在科技创新的增量竞争上投入占比降低,结果就是我国70%以上的科技创新来自中小企业,高于对应的GDP占比;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大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通过价格战和并购来扩大存量市场份额,而不是通过科技创新开拓增量市场,使得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进而再影响中小微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知识产权的侵权主要是大企业侵权中小微企业。我国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滞后,强化了大企业扩大存量市场份额的意愿,降低了研发和科技创新的增量市场投入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我国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追赶,也影响了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降低了我国经济的活力。
笔者对比研究了日本、韩国和德国对待中小微企业的不同政策态度与国家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发现:
越是重视中小企业,国家经济就越有活力,典型代表是德国;
越是重视大企业,国家经济活力就越降低,典型代表是日本。
日本已经30年没涨工资了。2021年10月,日本国税厅发布一年一度的《民间收入实态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为433万日元(约合23万元人民币),较2019年的436.4万日元减少0.8%。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平均工资为38514美元,在OECD 35个主要成员国中排第22位。过去30年的时间,日本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4%,几乎没有变化。同期,美国30年的平均工资累计增长47.7%,英国30年平均工资累计增长44.2%,我国这三十年各行业的工资增长了数十倍,数百倍,数千倍,个别行业甚至上万倍。
现在,我国国内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资本,而是这些钱和资本,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企业和少数人的账上,停了下来。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活力,需要通过政策规范和引导,将大企业账上的“钱”通过业务流动到中小微企业,从中小微企业流进广大百姓的“口袋”,再从中小微企业和广大百姓的“口袋”流回大企业,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环流动。
发展经济是解决多数社会问题的良药,
经济的活力来自生生不息地循环流动。
作者:陈小军 ,行业本质理论创立人、数字化转型研究者、并购研究员、《投资新思路》丛书作者、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和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专委会理事、民建中央专委会副主任,历任民建中央制造业组秘书长、副组长,企业委副主任;荣获最佳产业投资人、财资管理杰出贡献奖、清华优秀创业导师、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等,撰写的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被多部门采用,多次得到国家*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