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矮棚密植,是指香格苗木经过技术处理后,养成多侧枝(2~4枝)的矮化幼树,树冠枝条密集,形成棚状,大密度栽植,加强肥水管理,分期采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芽量。这种栽培技术是我们参加山东省沂蒙山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试验研究中创立的,主要目的是建成香檐芽生产基地,提高经济效益,改变过去只在宅旁院内零星裁植,粗放经营,产芽量低,树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这种裁植技术颇受农民欢迎,在山东省已推广到20余个县(市、区)。近几年来,在配置方式上各地有改进,集中成大片的香檐专用园极少,面积也缩小,一般为1~4公顷,多利用空闲隙地。间作型的矮棚密植发展极快,每公顷只有i5~20%的面积裁植香椿,其余土地种植蔬菜或油、粮、棉作物,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入。具体做法是:
1、配置和密度集中成片的香榕矮棚密植园,采用单梅栽植或3株三角形丛状栽植。单株栽植的行距1.5~2.0米,株距0.8~1.0米,每公顷用苗8300~5000株。丛状栽植的苗木呈三角形,株距30~50厘米,从距2.0米,行距2.5~3.0米,每公顷用苗6000~5000株。间作型的配置方式是,1行香梅(长度以100米计算)占地150平方米,香棒林的行距为8~12米,总共占地1200~1800平方米,(即每公顷占地),或960~1440株及800~1200株(丛状裁植)。
2、栽植技术及季节通常用一年生苗,已培养出一级侧枝的及未培养出一级侧枝的苗木均可以用,但是地径不得小于1.0厘米,苗高0.8~1.2米。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前者的规格为50×50×50厘米,后者的规格为深50厘米,宽50厘米。栽植前要在穴中或整地带中施腐熟的底肥。秋季11月下旬落叶后栽植。一年生播种苗的地上部分在冬季被冻死而干枯,可以在3月上旬剪去苗木,仍能萌发,养成树形。春季在3月上旬栽植,秋季不起苗,苗干一般不干枯。栽植时要把根系舒展接近自然着生状态,凡是窝根的苗木都生长不旺盛,发枝很短,芽也细弱,易生病,以至枯死。栽植深度为根颈原土痕上面的2~3厘米,不要太深。栽后要浇水或用力踩实后再覆盖上一层土。
3、树形培养据王克娟的试验,矮棚多侧枝树形的培养方法有下列二种:(1)采顶芽:结合用甘油赤霉素(简称GGA)处理6月底采摘苗木(平茬苗及二年生播种苗)的第二茬顶芽,伤口用50~100ppm的GGA处理。顶芽以下的侧芽即能萌发,长成侧枝。第一、二侧枝率达100%,第三侧枝的成枝率达53-57%,用100ppm处理的,第四侧枝的成枝率达21.4%。
(2)环剥和用GGA处理:6月底采摘第二茬顶芽后,对二年生基干进行环剥,伤口用浓度为50~100ppm GGA处理,均能发出2.22~2.56根侧枝,发枝数随GGA浓度的增大而增多,以100ppm浓度的GGA效果最好。如果环剥倒贴皮,用GGA处理,则以50ppm的效果最好,可发出4.4根侧枝,而且枝条粗度比对照粗1.3倍。在6月底采摘侧枝顶芽,进行环剥,同时用50~100ppm的CGA处理、采顶芽下部萌发的侧枝数为3.5~3.8枝,环剥下部萌发的侧枝2.0~2.2枝,粗度增加128.5%(与50ppm浓度对比)。
采摘顶芽可以使树体变矮,促进下部侧枝的萌发,形成侧枝。GGA除了上述作用外,尚有促进侧枝生长的效能。在一年中,连续多次采摘各级枝条上的顶芽,效果不好。一是树体营养消耗太多、太快,补充不上,易使树木衰弱;二是晚秋仍然未完全木质化,易遭冻害。大都是在2~3年内养成多侧枝的矮棚。有些地方采摘顶芽时保留芽基部2~3片羽状复叶(剪去叶片,只保留叶轴基部),促使复叶叶腋的隐芽萌发,长成侧枝。实际上大多数侧枝极短小,木质化程度低,有的不能长成侧枝,寒潮来临,全遭冻害,树形也养不成。
(3)疏枝落叶后:疏去过密的细弱枝,以利树冠通风透光。对抽枝力很弱的多年采芽老枝,可从基部疏去,但是每株不可疏去过多,只能占全树大枝的1/4~1/5,以免降低产量。对从根部萌生的萌芽,也要保留,逐步培养为骨干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