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张合成的图片,也不是电影特效,而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记录到的真实图片。这个酷似“象脚”的东西,就是炉芯熔毁后聚集在最下层管道的物质,虽然已经冷却了几十年,但至今依然对人有致命的威胁。
据这张照片的拍摄者说,“象脚”所在空间的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冷却了几十年的“象脚”又复燃了吗?
“发光的象脚”
“象脚”有多危险,为何会复燃,复燃后会怎么样?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不将它移除呢?
“象脚”是怎么来的?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因操作不当,4号反应堆的功率在短时间内激增至最大设计负荷的10倍左右,导致蒸汽爆炸。爆炸瞬间撕裂了反应堆的顶部,堆芯直接冲出了核电站,暴露在大气中,释放出铯-137和锶-90等大量放射性微粒和气态残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瞬间
爆炸后,反应堆中上千度的高温熔化了堆芯燃料,95%的堆芯被高温燃烧后,像“强酸”一样腐蚀了地面、管道,并且不断向下层蔓延,最终在最下层的217号走廊的管道中凝结,形成了这只“象脚”。
“象脚”有多危险?爆炸时,汽轮机房屋顶的辐照强度达到2万伦琴,被炸开的反应堆内部辐照强度高达3万伦琴,凝结在下方的“象脚”的辐照强度也达到了8000伦琴。
伦琴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提出的一个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照量的单位。上万伦琴的辐照量是什么概念呢?伦琴测量仪的峰值仅为3.6,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一个地方的辐照强度达到1万伦琴以上,人待在这里3分钟就会死亡,1.5万的伦琴辐照量,仅需2分钟就可*人于无形。8000伦琴的辐照强度,人也会在4分钟内死亡。即便你只是到这里站了几秒钟,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辐射量对人体的危害
所以这个“象脚”,就是一坨巨大的放射源。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有微量的铀、钛、锆、镁和石墨。虽然含铀粒子分布不均匀,但质量的放射性却是均匀分布的。
拍摄这张照片的人阿图尔·科涅夫(Artur·Korneyev)在退休前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1996年,他是检测“象脚”的项目主副主任,他一个人进入这个房间后,用自动相机和手电筒拍下了这张他与“象脚”的合照。照片中展现出来了幽灵闪光是因为他使用了长曝光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