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最先报道,“有人提到意大利和中国炉工的暴烈举动,他们从甲板跳进救生艇,踩伤了艇中的女乘客”,同时又自相矛盾地写道,“中国司炉工抢在妇女们之前蜂拥而入救生艇。”
随后又在题为《中国偷渡客》的报道中大胆发挥想象力,“中国人用披巾把自己遮起来,让船员误认为他们是女人。”
问题是,这几个中国人都是手持船票的普通乘客,并非偷渡者,而关于他们假扮女性,更是毫无依据。
《布鲁克林鹰报》表示,“没人能说清这些中国人从哪里冒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上了救生船的,但他们却好好地坐在里面。”
对此,泰塔尼克号的二副莱托勒在听证会上说,“他们出发时,在(救生艇)座板下发现了四个中国佬”;在另一场听证会上,他的说法是“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但调查发现,他当时并不是那艘救生艇的负责人。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纪录片团队1:1建造了这艘折叠式救生艇,发现座板下根本不能躺下4个人。
但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中国佬”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
这些扭曲的报道,又被国内的知识分子搬上报纸,编成课本。
申报在《再纪英国大商船遇难详情(续昨)》提到,“有华人六名,潜伏于救生艇底,直至诸艇升至卡配西亚号后,始经人寻出”、“内有二人因搭客迭坐其上,压烂而毙。”
《西风》杂志《铁达尼上的国耻》刊文:“中国人不惯遵守秩序的精神,在这里完全表现无遗。这是我们的奇耻大辱。中国又多了一个国耻!”
一场海难的艰难求生,就这样变成了中国人民族劣根性的典型,背负着污名和屈辱异乡人,除了活下去,也只能“抹干眼泪笑呵呵”了。
03
某种程度上,这6位中国幸存者的故事,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满清的大门,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进行系统性的剥削和侵略,中国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
反观西方社会,时值美洲发现金矿、东南亚种植园大力发展,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助力,经济势头正猛,急需大量劳动力,于是中国贫民,就成了最廉价的选择。
洋人将外面的世界描绘的天花乱坠,诱骗大量劳工来到名曰“招工所”实为“猪仔馆”的地方,签订契约,随后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
有个单词专门形容这群中国劳工,“coolie”,即“苦力”,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拿着比黑人还低的工资,常常会被没来由地拘禁、克扣工钱,一不小心就会客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