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1.作者资料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
中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威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文学体裁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可以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时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传记的文体特点主要为:①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②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就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4.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5. 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9):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19-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质。
第四部分(30-33):写作者为中国人能自主制造出原子弹、为好友邓稼先能成就伟大事业而激动、自豪。
第五部分(34-39):写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和无私无畏、担当大任的科学精神。
第六部分(40-44):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对邓稼先做总体评价,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6.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7.“从_______(事、言),我感受到了一个_______邓稼先”
① 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② 从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我感受到了一个心系国家的邓稼先形象。
③ 从他历时28年成功设计了“两弹”,把我国的国防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④ 从他身患癌症,经历三次手术,病中仍关心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形象。
⑤ 从他在“文革”初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没有私心、受人尊敬的邓稼先形象。
⑥ 从邓稼先带领我国科学家,在没有任何国外援助的情况下,成功自主研发出了原子弹,我感受到了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邓稼先形象。
⑦ 从核武器试验发生意外时,他说“我不能走”,我感受到了一个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邓稼先形象。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8.开头把邓稼先的个人贡献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评价有什么好处?
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内容上:在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9.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和立体的形象。
10.“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11.“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12.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13.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1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1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16.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示例:“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我不能走”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邓稼先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17.字音字形。(29个)
⑴可歌可泣(qì);⑵鲜为人知(xiǎn);⑶元勋(xūn);⑷至死不懈(xiè);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uì);
⑹奠基(diàn);⑺当之无愧;⑻家喻户晓;⑼截然不同;⑽锋芒毕露(lù);
⑾妇孺皆知(rú);⑿难堪;⒀选聘(pìn);⒁谣言;⒂热泪满眶;⒃马革裹尸;
⒄平沙无垠(yín);⒅夐不见人(xiòng);⒆河水萦带(yíng);⒇黯兮惨悴(àn)(cuì);
(21)风悲日曛(xūn);(22)凛若(lǐn);(23)兽铤亡群(tǐng);(24)昼夜;(25)稳健;(26)戈壁(gē);(27)峨峨昆仑;(28)燕然勒功(yān)(lè);(29)殷红(yān)
18.【写作特色】
(1)把人物形象放到历史民族的大背景中展示
将人物事迹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作者在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中,作者将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表明了邓稼先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说明祖国孕育了邓稼先,需要邓稼先,而邓稼先也甘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有力地突出了他深觉的爱国热情。
这种写法,将人物根植于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更丰富,根基更扎实,也更有高度。
(2)“以小见大”
文章通过小的具体形象来高度概括、集中反映重大的题材和广阔的画面。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显得真实可信,读来格外亲切。
(3)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文章运用对比、烘托、想象等写作手法,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特点,表现中心。
19.记叙文中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⑴〖原文〗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作用:“议论”指出中国历史上这个最伟大的改变是无数英雄人物努力的结果,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⑵〖原文〗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作用:以“议论、抒情”阐述了两弹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了邓稼先在原子弹和氢弹设计制造和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是对继续的进一步挖掘,在作文中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用法。
20.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介绍奥本海默突出其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照应上文,与下文所写的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形成对比。对比的写法是为了突出所描写内容的特点,作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21.引用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问题〗作者引用自己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的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突出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22.排比句的作用
〖原文〗“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作用:连续三个必备的高标准素质,有力地说明了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关切的语句再次表露出作者对邓稼先的爱惜,表现了两人的深厚友谊。
排比句在文章中是增强语言的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情感。
23.环境描写的作用
〖原文〗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作用:描写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有力地衬托出邓稼先的工作热情和坚忍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