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评价,是“因事成人”,其实表彰的还是事件背后的人。人物评价,看上去是在表彰人,其实是在弘扬这些学生符合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的行为。
评价的多样性与班级生活的丰富性是一致的。班级生活简单、枯燥,评价往往就比较单一;班级生活丰富多彩,评价也就会丰富多彩。而班级有怎样的生态,不仅与社会大环境和体制有关,还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直接相关。
- 价值观普遍化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班级文化历经创建、认同、形成阶段,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心理默契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如此,班级文化发展便进入了美妙的第四阶段 —— 观念普遍化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班级有“文化”了。
① 班级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班级文化有特定的标志,如图 8–38 所示。
班级文化的基础是学生对班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高度认同感。在此之上形成有自己班级特色的传统,班级就不再需要刚性规定,“约定俗成”才是大家的行动准则。
这样的班级气场强大,正义感十足,凝聚力强,学生对班级的感情很深,大家关系融洽,愿意待在班级里。
班级文化的形成还有两个明显的标志。
一是产生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如班级节日、班本课程、班级社团、班级刊物、师生作品集、班级特色组织结构,等等(见图 8–39)。比如,班级节日,一个有文化的 班级一定有节日。孩子是喜欢过节的,而班级节日又是特殊的,它只属于自己的班、 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班级节日是班级的“民俗文化”,它可以让班级生活有仪式感, 让学生有归属感,增加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拥有了班级文化品牌。
没有十全十美的班级,也没有一无是处的班级。有文化的班级,成绩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拥有让学生引以为豪的文化品牌。一个班级不可能处处领先,但有文化的班级总有些和其他班级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项目。文化品牌是班级的标签,它的价值就是它自带的影响力。品牌的影响力足以让学生受到感染,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束行为大为减少,甚至班级制度的作用也在下降。在管理方面,班主任和学生的压力都比较小,因为大家基本上已经能够自我管理,班级氛围足以约束学生的行为。
班级文化品牌是班级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但班级文化品牌不可能“打造”,它一定是在师生双方长期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形成的。
② 如何创建班级文化品牌
普遍化阶段是班级文化成熟、升华的阶段。此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是开发班级文化项目、创建班级文化品牌,进入该阶段后的主要工作是巩固班级文化传统、 进行班级文化创新。
1. 开发班级文化项目。如何开发班级文化项目,如图 8–41 所示。
2. 把班级文化项目做成班级文化品牌。单一的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贡献较小。只有把班级文化项目做成班级文化传统,把班级文化传统变成班级文化品牌,再对班级文化品牌不断进行创新,才有意义。
我曾总结过形成班级传统和班级优势项目的“十六字诀”,即“人弃我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凭着这一字诀,我不断激励学生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每当班级取得一些进步时,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都有高峰体验,都有荣誉感,这反过来又会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努力抓住机会,带领学生不断取得成功。
什么样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充满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呢?答案是个性标签、 特色品牌、传统优势、高光时刻。
每一个班级都是普通的,每一个班级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形成优良传统的班级会形成一种气势,给学生带来自信。
这样的班级就是不同凡响的。如果一个班级既有气质(班级精神),又有气势(自信心),那么它一定就能战无不胜。这样的班级会成为学生一生的骄傲。班级文化会让学生变得更加精进,会提升学生的素养,助推班级更上一层楼。
文章摘编自源创图书《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