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现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最早并不是现代人所提出的,而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考试最开始的雏形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什么是科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为朝廷引进新官员的一种制度,为古时许多家境贫寒却学识渊博的人提供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方式,所以也叫做科举。
科举制的好处就是彻底打破了血源世袭关系的制度,为下层平民提供了入朝做官、一展才能的机会,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从内容形式中束缚了应考者的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在唐朝得到了重用,甚至给后世了许多文化上的影响。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科举制其实最先起源于隋朝,在隋朝统一了全国之后,为了适应国家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变化,根据《中国法制通史》记载,隋朝在建立王朝之后,加强中央集权,就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国有,用科举制代当时选拔官员的政策。在隋炀帝继位三年后,开始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进士。
考试内容是关于国家政治方面的题目,这个时候的科举还不叫科举,名为"试策",但可以看出来科举制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雏形,同时也为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翻开了新的一页。后来唐朝统治者为了适应朝代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于是便改进了试策,形成了科举制。
那么科举制的考生又从哪里来呢?自汉代以来,参加考试的人必须经过官府的推荐,考试也只是用来决定官位的高低,所以说这一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境比较穷苦的确有才能的考生。但唐朝的制度就有了很大的转变,采取了自愿报名的方式,普通人和官员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就扩大了考生的选举范围,也使统治阶级能获得更多的人才。
士子参加科举
但唐朝以来官学、私学教育不断的昌盛,培养了许多具有优秀文化素质的学生,当时的考生主要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国学生,因为国学生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所以称为"生徒";另一类是自学成才,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通过科举考试,继而向地方官府自举,地方测试合格后也被送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类人称为"乡贡",两者为唐朝更多的效力。
在唐高宗进入长安,天下尚未安定的时候,就下诏设立学校,让世家子弟跟皇族子弟学习,主要以儒家经典和史书内容为主以供学习。唐玄宗时期把国家教育与学府体制联系到一起,做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规划,这就证明唐朝很注重文化的教育,所以说科举制在唐朝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是绝对的。科举考试是分科考试,那么它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
二、科举制度对于寒门子弟的益处唐朝考试的科目有很多,比如说:明经、进士、开元礼等等,但是考生们大部分只重视两个科目进士与明经,进士科当时人们都管它叫"登龙门",就光这一科考试人数居然达到了6000多人,足以见得进士科受欢迎的程度,更何况还有明经,虽然这两个科目非常火爆,但是由于报考人数过多,所以想要考入是非常不容易的。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考生们去作弊呢?根据《唐律》记载,唐朝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比如:如果参加科学考试的人不是本人,而是由他人替的,那么就会被判三年的刑。
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科举制的好处,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也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因为两汉时期,富豪子弟和达官贵人占考试人数近百分之七十以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正中制则是以家世规定品阶,这使得考试局面非常有限,一些寒门子弟心怀大志却无处发挥。
这一制度在唐朝有效地得到了改善,大批出身寒微却拥有才能的学士,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重用,就如同武则天统治时期,朝廷中有十位宰相,其中六位就是出身寒门却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而晚唐时期,朝廷中的官员出身寒门总数的占14%,科举制度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也巩固了统治。
唐朝确实是一个科举制度非常繁荣的时期,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因为唐朝的科举之以诗词歌赋为主,这就使许多世人将精力投入到了诗词歌赋的创作中,这一朝代也创造出不少的名人。如果说科举制在唐朝是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宋朝则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宋朝所实行的"扬文抑武"国策,使得宋朝文人数量急剧增加,提高了文人的政治地位,扭转了社会风气。
三、科举制的弊端科举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虽然提高了文人的地位,但它却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教育与当时社会现实所脱离,科举内容的考试又非常单一,过分强调了诗赋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其他方面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尤其是对科学的认知的忽视,造成了当时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后来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
另外,科举制一味招引广大子弟入朝为官,人们都在这一条路上相互竞争,从而限制了其他方面人才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单一性,科举制虽然达到了任用贤能的目的,但是也将年轻一代学子的思想束缚,这一层面逐渐延伸到后世导致了人们的思想非常狭窄,造成了文化表面繁荣却日益颓废的局势。
到了明朝中后期,社会上便开始出现了过分追逐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及颓废的风气,科举制走向了衰败,清朝虽然保留了原有的科举制度,却因为明末所兴起的八股之风,导致清朝也开始实行八股制,八股形势导致了人们思想的落后一方面,使得科举制度走上了废除的边缘。
古代文人
此外,一些有真才实学,思想活跃的文人,却因为与当时科举制所规定的内容不符而无法考入仕途,在政治生涯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郁结于心,却又没有办法所以能通过小说的创作来实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可以说,因为当时科举制的腐败、僵硬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文学的发展。
科举制是世界诞生最早的考试制度,它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发展,拥有了一套比较完整且复杂的结构,其实科举制的诞生无疑是在思想教化又或入朝为官等诸多方面,无疑是一次改革创新。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创新并没有失败,并且对中国以后的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就比如说科举考试的法律,科举考试在保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维护考试秩序稳定这一点,直到如今都有着值得被借鉴的意义,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考试。
科举制度
结语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一项著名制度的存在,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创了新的局面,虽然说科举考试被废除,但是它并不是导致一个朝代衰落的主要原因,因为科举制在前期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灵活的,对人们的思想限制并没有这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西方国家就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中的精髓,并从中加以改造,使得自己的国家发展起来,可以看出来科举制在前期是非常好的一种制度,但直到后来受八股文影响对于考生们的思想限制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制度也就逐渐僵硬起来,导致考生们的思想逐渐僵化、腐朽,直到灭亡。
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通史》
《唐律》
《史记》